環境新聞頭條
2018-05-31 16:54
「別讓即報即拆淪為口號!」31日上午多個環團前往行政院門外,對於經濟部正在研議「放寬臨時工廠登記」政策的不滿,痛批行政院讓違章工廠臨登放寬、展延,下一步就是就地合法,豈不等於鼓勵非法侵占農地,國人的生活環境、糧食安全都將葬送。
...
2018-05-31 14:07
環保署31日舉行「有害空污物排放標準」公聽會,這個子法主要是將民眾健康風險做為限值,要算出既有工廠個別的有害物排放標準。環團普遍表達支持,甚至指出落後美國太多,應該再加快期程並建議部分再加嚴;不過,業者卻對模擬試算仍有疑慮,要求環保署先公開...
2018-05-31 12:11
環境出現蛙類,總讓人感到放心,由於牠們只能棲息在潔淨棲地,向來是環境中的重要指標物種。全球兩棲類約有7800種,近年來卻因感染蛙壺菌而拉警報.超過200種兩棲動物瀕臨滅絕邊緣,嚴重地威脅兩棲類生物多樣性。
發表於5月份《科學》期刊、一...
2018-05-31 10:55
「如果你是一隻螢火蟲,你要選擇走鄉間的柏油路還是穿越馬路到草叢裡去呢?」全場小朋友們一陣驚呼:「啊!被壓成蟲蟲餅乾了!」26日在中國信託文薈館舉辦的「森林與海我的家──減塑行動愛地球」系列活動進入精彩的尾聲,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教育講師主...
2018-05-31 10:31
生活中製造出來的垃圾,在進到垃圾桶、燒掉之後就沒事了嗎?
同樣是廢棄物、垃圾議題,焚化爐垃圾焚燒後殘存的飛灰、底渣,以及工業產生的事業廢棄物,向來缺乏社會大眾的關注,但它們產生的問題,往往損害土地的健康,進而影響民眾的食品安全。
...
2018-05-31 10:25
美國、加拿大和日本共組「Nice」核電聯盟(Nuclear Innovation: Clean Energy,核創新:乾淨能源),推廣核電成為全球無碳能源之一。隨後,英國也確認加入。
媒體氣候之家報導,聯盟於24日在哥本哈根和馬爾默舉...
2018-05-31 10:13
英國獨立報報導,有新研究指出,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稻米的營養價值會隨之降低。科學家發現,若讓稻米生長在本世紀末預期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下,蛋白質、鐵、鋅以及許多維生素B群的含量都會下降。
這代表全球數十億以稻米為主食的人,健康可能受...
2018-05-31 09:41
我國極端降雨越來越頻繁,但工程有其限度,為因應可能帶來的淹水災害,立法院29日三讀修正水利法部分條文,新增「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專章」,要求土地與建築開發者共同分擔滯洪、蓄水責任,以提高土地整體耐淹能力。
水利法條文...
2018-05-30 17:22
立院第5會期的最後一週,在礦業法修法方面,立委與經濟部卻仍是沒有共識,兩輪逐條審查後,仍以大量條文保留出委員會,進入朝野協商。不過,在第58-1條沒環評過的老礦重作環評的部分,卻在表決後由「乙案」出線,造成原本將是2公頃以上的66礦,分規模...
2018-05-30 11:01
傳統部落生活中,狩獵、植物採集是區域糧食主要來源。傳統狩獵隱含的生態與自然資源管理智慧,長久以來是現代部落亟欲學習和恢復的傳承。近日,全台第一個以鄉為單位,跨部落成立、強調傳統狩獵的協會成立,並完成今年度狩獵申請,經屏東縣政府核可,從今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