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下輩子保護土地 坪林夫婦共築有機茶園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為了下輩子保護土地 坪林夫婦共築有機茶園

2014年12月11日
本報2014年12月11日新北訊,林睿妤報導

「下輩子如果出生在一個什麼東西都沒有的地方,我怎麼活?」坪林綠光農園農友林麗珠談起跟隨先生種植有機茶的起因,原來是為了「下輩子的幸福」保護土地。

終於等到先生陳陸合退休,不料先生不是選擇環遊世界,而是毅然回鄉種植有機茶!林麗珠一開始不願跟著到山上當傻瓜過苦日子,依舊在都市中過著逛街、喝下午茶的貴婦生活,而在先生除草意外住院後,接觸來探病的製茶夥伴,才對山上的種茶生活有了認識;開始認同種有機的價值後,更號召子女、母親投資先生的有機事業。目前夫婦倆與二兒子居住在坪林山區,一同為有機茶奮鬥。

坪林綠光農園主人陳陸合夫婦。  陳陸合介紹農園生態。

有機,是一群人努力的成果

「做有機當然辛苦。」陳陸合說已不知道到底投資了多少,退休金再加上親戚挹注,應有數百萬元。不過評價自己回鄉種茶的過程,陳陸合覺得辛苦但也順利,有家人一起打拼,而在與慈心基金會合作之下,茶菁有了銷售管道,也受到許多技術支援。慈心基金會推廣股股長吳雪美解釋基金會在坪林推動的工作,主要輔導當地茶農轉作有機,並以契作方式保障農民收入。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說明,坪林茶農長期使用慣行農法耕作,農藥和化肥伴隨雨水流入翡翠水庫,間接進入大台北地區的飲用水系統,因此輔導茶農轉作有機,就是在「飲水思源、護水庫」。現今已有10位茶農參與計畫,至2015年,合作茶園面積將達10.8公頃。

保育翡翠樹蛙的綠保標章。而有機品牌是近代生產者與消費者溝通的憑證,從官田水雉事件,2011年慈心基金會與林務局合作推動綠色保育標章,則藉友善耕作的自然農法、保護當地指標物種的方式提供另一個選擇。相對水土檢測標準嚴格的有機認證,綠保標章強調人與生態間的平衡,在林務局的支持,農民也不需自掏腰包。

負責推動綠保標章的基金會專員陳榮宗說,有很多農友只申請綠保、亦有農友在有機認證通過後,因為環境改變,也來申請綠保,陳陸合的綠光農園即是一例,在推動有機過程中,他發現農園的生態變得豐富。

做有機以後,終於認識了牠

「翡翠樹蛙會在水桶內緣靠近水面的部分產卵,孵化出來的蝌蚪就會跳到水中繼續長大,變成成蛙後,又會在水桶附近叫,吸引母蛙過來(交配)產卵,這就是翡翠樹蛙的循環。」經過基金會的協助,陳陸合從不認識樹蛙,到主動觀察,瞭解翡翠樹蛙的生活習性,更替牠們放置數個水桶、營造家園。現在農園已常見台灣特有種保育類動物翡翠樹蛙的蹤跡,農園附近亦可見台灣藍鵲的身影。

經過一夜大雨出來曬太陽的翡翠樹蛙。攝影:林睿妤。

經過一夜大雨出來曬太陽的翡翠樹蛙。攝影:林睿妤。

投資生態經濟 為了更好的環境而做

而談及產值話題,陳陸合說,當初為了保護水源的乾淨,所以回來做,「這樣的事情是我們願意做的,也有意義,沒有計較這麼多。 」陳榮宗表示,開始友善耕種產量一定會降低,雖然可能需要3~5年,產量才能慢慢穩定、提升產值。經濟面可能不比從前,不過整個生活環境一定會變得比較好,「有的農友是噴藥噴到中毒,決定回頭來做,從這邊來看,絕對是賺非常多。」

吳雪美說,目前基金會著重輔導農友轉作有機,穩定產銷,間作一些生態觀察、物種調查活動。陳榮宗則坦言,目前合作的農友還不算多,大部分更屬土地不大的小農,最大困難是如何號召更多的農友往友善耕作的方向走;而未來不只由保育物種作為綠保標章申請依據,更希望引入棲地概念,讓更多保護農地生態的農友們也能參與。

作者

林睿妤

念過森林,見過幾次微光透入林子的魔幻場景。現在覺得世事不能勉強,但願還有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