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免休耕 本土新品種非基改大豆 助升雜糧自給率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農地免休耕 本土新品種非基改大豆 助升雜糧自給率

2015年01月23日
本報2015年1月23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為了解決稻米生產過剩、活化休耕土地、提高雜糧自給率,高雄美濃區農會自去年起與農民契作本土非基改大豆,並透過品牌行銷、推廣「美濃農會無毒黃豆」,讓消費者可選購新鮮、非基改的安全在地農產品。

而高雄區農改場以國產毛豆為重點作物,有「毛豆先生」之稱的高雄農改場作物改良課課長周國隆,歷經10年的品種選拔培育,今年推出了新品種大豆「高雄12號」,昨(22)日在美濃發表。

毛豆產業生力軍  高雄12號新品種發表

毛豆先生周國隆向農民介紹新品種大豆高雄12號

周國隆說:「高雄12號又名『綠翡翠』,適合作為毛豆、大豆兩用,經農民栽培試種,不僅大豆產量較其他品種高50%,且品質優良,每莢有3粒仁的相當多,產量大、品質好,未來可望提升我國毛豆綠金產業的競爭力。

台灣毛豆在全球市場競爭力強,周國隆表示,毛豆的外銷產值高達7千多萬美元,超過22億新台幣,在日本的市占率為41.8%,領先中國和泰國等競爭對手。其中高雄9號品種,更是毛豆中的「綠金」,每公斤售價達300元。高雄農改場場長黃德昌認為,台灣有自己育成的優良大豆品種,國產大豆的發展空間相當大。

休耕地活化種大豆  推廣國產非基改農產品、提升雜糧自給率

農糧署南區分署署長莊老達表示,現今國人飲食習慣改變,米飯吃得少,但對雜糧的需求提升,因此透過休耕地活化,鼓勵農民種植台灣育種的大豆,不僅提供民眾吃在地、鮮新、無基改的農產品,也讓農民有實質收益,同時提升國產糧食的自給率。

高雄12號大豆新品種

但是比起進口基改大豆,國產大豆的生產成本仍相當高,要如何鼓勵農民種植?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認為,要讓農民願意復耕轉作,或讓年輕農民投入農業,農產品價格就不應太低。農產品價格好的話,即使不用獎勵,農民也會自動去種。

美濃農會與農民契作大豆的收購價為1公斤50元,與種植稻米相比,農民種稻一分地(0.1公頃)可獲得2萬元的收入,種植新品種大豆,一分地收購價含成本補助約可得1萬9500元。

鍾清輝表示,只有提升農產品價格,年輕農民才會願意投入農業,而提升價格仰賴農產品價值。他認為,在現今民眾重視食安健康的趨勢下,國產非基改大豆有賣點,且透過農會品牌行銷,以及農改場提供的技術升級,農民轉作大豆獲利更大,今年美濃農會的大豆契作面積是去年的2倍,未來希望更多農民加入轉作。

農民要求明確標示基改食品

不過農民劉振生表示,政府推廣本土非基改大豆,但市面上的豆類製品基改標示非常不明確,消費者無從區別,他希望農糧署對此應加強宣導,要求強制標示。莊老達回應,食管法規定,食品含有5%以上基改成份就必須標示,目前市面上食品標示不清,將與衛福部溝通要求改善,農民希望做出市場區隔十分合理。

農糧署及高雄農改場鼓勵農民農地復耕轉作大豆

台灣加入WTO後,糧食自給率低且農地大面積休耕,近幾年農委會開始鼓勵休耕地活化,也推廣青年投入農業,高雄農改場以毛豆為重點,透過品種改良和耕作技術的提升,鼓勵農民種植,期待大豆成為另一個黃金產業。在全台面臨乾旱缺水、稻作休耕時,大豆復耕提供另一個台灣農業向前走的可能方向。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