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青年就業高峰會現場觀察:第三世界青年創業 為解決現實環境問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青年走出去!

全球青年就業高峰會現場觀察:第三世界青年創業 為解決現實環境問題

2006年11月22日
作者:李育豪、黃斐悅、李佳達、許靜娟

全球青年就業高峰會開幕表演(攝影:李育豪)當台灣每年30幾萬大學畢業生拼了命,卻擠不進台積電的窄門,中小企業卻又找不到合適的員工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青年們在就業市場上遇到什麼問題?他們又怎麼透過政府政策或民間草根的力量解決這些問題呢?

今年9月中旬,來自全球一百多國,兩千多名官方、民間代表齊聚在東非肯亞的首都奈洛比,召開聯合國千禧年計畫下的第四屆全球青年就業高峰會(Youth Employment Summit,簡稱YES)。

在為期四天(9月13日~16日)的會議中,我們一行四人(分別來自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與台大自然保育社),見識到了各國青年面臨的各種困境,同時也感受到來自國際青年、社區組織的活力和熱誠。這次與會的代表中約有七成來自開發中國家,他們多沒有台灣這樣的市場規模,因此大學生畢業後是找不到工作的,這時針對微型創業的小額貸款就特別重要。看到這樣的現象,不禁想起三、四十年前的台灣,因為市場規模不大,所以有許多青年選擇創業,自己創造市場。但是今天台灣的年輕人卻因為生活穩定、富足,漸漸失去那份挑戰風險的精神。相較起來這些開發中國家所展現的創業活力就比台灣強烈許多。

不只是單純的創業精神,我們在與會企業身上更充分看見所謂的「社會創業精神」。在開發中國家,創業不只是為了賺錢,更是為了解決現實的問題。例如肯亞的Adopt-a-light公司,看到貧民窟裡因缺乏公共照明而引發許多暴力、意外傷害,於是想出引介企業到貧民窟架廣告燈箱的計畫。燈箱在台灣或許不算什麼,但是在擁擠、漆黑的貧民窟裡,卻是最好的路燈。貧民窟裡的勞工階級人數眾多,對企業來講也是潛在的消費者,使得這項計畫得以順利推動。幾年下來,這樣的計畫讓各地的貧民窟夜晚不再黑暗,無形中避免了許多遺憾。這些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從解決社會問題出發,成功的創造獲利空間和多方皆贏的局面。

另外在會場外,則有來自肯亞各地的社區組織展示攤位,有個團體看到非洲塑膠垃圾增多的趨勢,但是又缺乏有效的回收系統,因此想出鼓勵社區將塑膠廢棄物做成足球、墓碑等實用物資的方式,成功解決廢棄物處理問題,同時更為社區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而另一個團體則研發出一套以社區為單位的漁業養殖技術,利用魚類的排泄物灌溉田地種植飼料,再用飼料飼養其他家畜、剩餘的殘渣又可以拿來餵魚。如此一來形成一個社區天然資源的內循環,平均一套系統,就可以創造75個就業機會。

球青年就業高峰會現場,台灣代表與全球聯絡人對談(攝影:李育豪)四天的會議中也有一些有趣的文明衝突,來自歐美國家的代表談到青年就業協助時往往針對網路或資訊教育高談闊論,但是對於來自非洲或南美的參與者而言,對他們更重要的議題卻是乾淨的水源、愛滋病傳染、與種族衝突。而他們也很清楚國際協助絕對不只是經濟上的支持,一位來自奈米比亞的代表就起身亟呼「不要再給我們錢了!來自先進國家的支持只會讓我們的青年人為了追逐經濟利益而遠離傳統。」YES國際執行長則強調,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面對的問題確實有段落差,但是重要的不是強調彼此的差異,而是找出可以互助的契機,他也期望未來台灣可以加入YES網絡,用台灣經驗協助開發中國家永續發展。

全球青年就業高峰會現場,台灣與巴西代表相見歡(攝影:李育豪)參與這次的會議,讓我們認知到其實台灣的失業問題與世界上其他開發中國家相較起來並不是很嚴重(看到別國2x%的青年失業率,我們根本不敢開口說台灣只有9%)。但是為什麼台灣的青年會覺得工作很難找,工作很痛苦呢?應該是因為我們的產業轉型沒有趕上學校的教育,廣設大學培養了大量的研發管理人才,但是主要的產業卻停留在代工生產。加上現在的青年從小生活相對穩定,漸漸失去以前那種挑戰風險,自己開創就業機會的創業精神。

因此我們深深覺得台灣需要重新思考創業和領導的定義,不要將創業和領導窄化成大型企業中的組織管理,而應該從台灣基層社會的需求中去找尋創業機會。台灣的青年應該要更仔細的觀察台灣自己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缺少什麼服務?從解決問題中找出獲利的機會。如此一來,台灣才能保持經濟活力,走出目前依賴代工的處境,轉向高附加價值、不易被取代的在地產業。

套句與會聯合國代表的話:「青年人的問題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式,但是現在這些青年人的發展,將會影響到未來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