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植物故事(下):1895~1945
1895年6月,日軍從基隆登上台灣,隨行的田代安定別無目的,只因對植物有興趣來台,他踏入台灣的第一步,也正式開啟日治時代台灣植物研究之門,一直到1947年,完成1/4台灣植物發表命名。
田代安定:敲開台灣有用植物之門
1895年甲午戰爭後,台灣割讓給日本,第一位到台灣調查植物的是田代安定,因為對植物很有興趣,遂以政府雇員身分進入台灣調查。6月日軍從基隆上岸,17日於台北舉行總督府始政式,任命田代安定為台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技師,開啟台灣日治時期植物研究。
當時台灣被視為日本國境最南端,田代安定到台灣之後,創立了恆春熱帶植物園。台大名譽教授謝長富解釋,20世紀初台灣植物分類學才剛萌芽,依照田代安定當時所具有的知識背景,並無能力進行台灣植物的研究,也無法有任何研究成果發表。但是他開始從國外引進金雞納樹(奎寧)、可可、椰子、咖啡、瓊麻(船纜用)等熱帶植物在台灣種植推廣,並進行藥用植物、有用植物的栽培和研究,為熱帶地區植物先驅研究者。
謝長富說,由於當時台灣沒有植物園、博物館,而東京帝大已成立了附屬小石川植物園、標本館,第一任園長松村任三(1856~1928年)就是早田文藏的老師。由於東京帝大具有穩固的植物研究基礎,因此所有從台灣採集的植物都得送回東京帝國大學比對、收藏。
川上瀧彌:在樹上採杜鵑 在湖中找綠藻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日本治台前十年,植物研究以總督府為核心。1903年抵台的川上瀧彌5年後擔任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館長,1910年創立台灣博物學會,最早投入玉山植物研究的學者。
他採集、製作的標本,包括台灣冷杉(Abies kawakamii (Hayata) Tak. Itô),以及台灣唯一長在樹上的杜鵑──著生杜鵑(Rhododendron kawakamii),謝長富說,這種著生杜鵑的大本營在南半球,只有少數在北半球。
川上感佩恩師,幾次都希望採集新種能以恩師宮部金吾(miyabe)命名,玉山櫻草原名是宮部櫻草(Primula miyabeana Ito & Kawakami)是少數如願的成果。
他大多採集、送回東京大學,但從未自己發表;以川上為名,作為紀念的植物多達40種。在台十年間,全力投入有用植物調查事業,對台灣植物學研究有很大貢獻。1910年編纂《台灣植物名匯》,共記載了台灣顯花植物及高等隱花植物2,368種。
他從1908年積極籌設的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紀念博物館,於1915年8月20日新館開幕,隔日疑因積勞成疾撒手人寰,享年44歲(1871~1915)。2015年台灣博物館即舉辦川上瀧彌逝世百年紀念。
川上瀧彌是北海道人,十歲時因骨質惡性病變,導致右腳膝蓋關節無法彎曲,右腳終生微跛;他早於1897年在阿寒湖發現綠球藻,由日本公告為自然紀念物,後來追加特別自然紀念物,還有紀念日以及「球藻之歌」,由日本永遠的小百合吉永小百合主唱。
早田文藏:發表逾千種植物 將台灣推到國際舞台
1911年,殖產局林業試驗場成立,是台灣植物研究的轉捩點。首任主任是金平亮三(Ryoso Kanehira,1882~1948),他是造林學者,東京帝大畢業。1908年來台任總督府技師。
1911年12月,他眼見民眾因受「鴨池」(今之荷花池)中的布袋蓮吸引前來賞玩,有感而發,以《誤植的樹木》為題受訪,談到「台北苗圃將外來的觀賞植物作為栽培重點是錯誤的,應以栽培本土植物為特色才是未來應走的方向」,由此催生台北植物園。十年後(1921年1月22日)台北苗圃改稱「台北植物園」,成為台灣植物研究首站,1924年成立林業部臘葉標本館(腊葉館前身),植物標本得以留存台灣,包括已經滅絕的台灣原生紅樹林樹種:細蕊紅樹。
至於台灣植物命名王,首推日本帝國大學植物分類學者早田文藏(Bunzo Hayata,1874~1934)。由他發表的新種及新紀錄的台灣植物達1700餘種。「台灣植物幾乎都是他發表!」謝長富形容,早田文藏窮其一生都在發表台灣植物,是日治時期植物研究最具代表性人物。
全球第一個以台灣命名的新杉科屬名「Taiwania」,種名台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便是由早田文藏所發表,他自1900年開始台灣北部的採集,1907年以研究台灣植物獲得東京帝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一直到1911年間,陸續出版《台灣植物總覽》(與其師松村任三合著)、《台灣高地帶植物誌》及《台灣植物誌資料》,皆以英文與拉丁文撰述。
1911~1921年,由台灣總督府出資,早田文藏連續10年出版了10冊以英文與拉丁文撰述的《台灣植物圖譜》。記載了170科、1,197屬、3,568種及79變種,並附部份植物之插圖,此為台灣植物研究史上不朽巨著,更將台灣植物推向了世界。目前全部數位化典藏,可網路上閱讀。
他於1934年初病逝日本,兩年後在台北植物園內豎立紀念碑,緬懷他對台灣植物的貢獻。這座紀念碑雖於戰後拆除,然而他對台灣的貢獻無庸置疑。今年9月,隨著腊葉館復舊重啟,紀念碑也原地重現,表彰他對台灣植物研究的貢獻。
早田文藏的老師松村任三是最早專注研究台灣植物的人,他是東京帝國大學植物學教室的教授。早田文藏曾提及松村任三教授指派他研究台灣植物,從此與台灣有了淵源。
台北帝國大學成立 植物研究本土化
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成立,由工藤佑舜擔任理農學部植物分類學講座及附屬植物園園長,隔年成立腊葉標本館。擔任植物分類學第一講座期間,他指導山本由松、正宗嚴敬、鈴木重良、佐佐木舜一及森邦彥等人展開台灣地區之植物調查。
工藤祐舜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植物學科,由於植物研究的心志,不得不放棄家傳的宗寺,並把住持的地位讓給弟弟;他在台灣短短4年就過世(1887~1932)。家屬將他生前搜集約22,317份標本捐贈給台大植物標本館收藏。這些標本採自千島群島、樺太(庫頁島)、日本本土及台灣各區。
工藤祐舜病逝後,由正宗嚴敬(1899~1993)繼任。正宗嚴敬與85位日籍教師,於二戰後原自願留任台大,代表校方與國民政府談判的則是植物學者日比野信一(1888~1968年)。
日比野信一於1929擔任台北帝國大學植物學第二講座教授,1932年兼任理農學部附屬植物園長,踏查足跡遍布全台,包括台北州櫻石斛之原生地調查、新竹州仙腳石海岸原生林及野生種稻原生地、台中州蓮華池觀音座蓮及台灣奴草原生地、台東廳小紅頭嶼植物相及蘇鐵等植物調查工作。然而,二二八事件讓這群日本學者全數離開,因為夾在中國和台灣人之間處境為難。
日治時期還有許多重要的植物研究者,例如將台灣的植物標本帶到聖彼得堡的矢野勢吉郎(Seikichiro Yano)、致力於中央研究所林業部臘葉標本館之擴充與標本採集的佐佐木舜一(Syuniti Sasaki)、川上瀧彌的得意門生、發現大安水蓑衣、台灣萍蓬草、麻豆文旦、槲櫟等植物的島田彌市(Yaichi Shimada),都是拼湊台灣植物樣貌的重要推手。
西方植物採集者在台灣
日治時代有兩位重要的植物採集者來自西方,最近為其重新揭碑的法國神父佛里(Urbain Jean Faurie,1847年~1915年),以及英國植物採集者威爾森(Ernest Henry Wilson,1876~1930)。
佛里為法國神父,1873年8月至日本傳教,1903年於台灣採集植物,足跡遍及台北、圓山、北投、八芝蘭、大屯山、淡水、屈尺、基隆、水返腳(汐止)、鶯歌石(鶯歌)、苗栗等,多環繞於台灣北部。這次採集的植物,有600份標本送至東京帝國大學理科大學鑑定,包括楓香、金石榴、野牡丹、柏拉木、穗花棋盤腳樹、桃金孃、雷公藤等,其中有不少新種如圓葉鑽地風、台灣唐松草、佛氏通泉草(台灣通泉)、傅氏鳳尾蕨等。
1913年第二次來台採集,前往阿里山三次,大屯山二次,北自圓山、北投、烏來,南至打狗、萬金、來義,東至花蓮,皆有採集。
另一位來自英國的植物採集家威爾森,1918年在金平亮三及其助手佐佐木舜一、數十名警察與原住民挑夫的協助下,不到半年的時間就繞行台灣一周,除了參訪阿里山、八仙山與太平山林場,並登奇萊山、玉山,採集大量不同針葉樹種的種子與上萬份植物標本。他將台灣特有種玉山杜鵑(森氏杜鵑,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引到西方,數量可能超過1878年引入英國的金毛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