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超市架上的蜂蜜,可能已因蜜蜂接觸到有害殺蟲劑,而受到農藥污染。英國衛報報導,根據最新刊登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科學家檢驗近200件蜂蜜樣品是否含有新菸鹼類殺蟲劑,結果75%樣品驗出,其中大部分甚至含有多種類型的新菸鹼類農藥。
蜜蜂可移動數公里採花蜜和花粉,因此生產出來的蜂蜜可視為當地農藥污染的指標。這項研究也使科學界首次清楚證實,世界各地的重要授粉昆蟲都暴露於農藥傷害的風險之中。
全世界3/4的糧食作物依賴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蟲授粉,但近幾十年來授粉昆蟲數量不斷大幅減少。野生棲息地、疾病和廣泛使用農藥都是重要因素。針對最新研究結果,科學家們認為必須儘速停止工業化、大規模地使用神經毒劑。
包括這項新研究在內,越來越多農藥相關的重要分析報告出爐。一份研究顯示,大多數農民可以減少農藥用量而不產生農損;聯合國一份報告指出,農藥的必要性是一個迷思;一位英國首席政府科學家則認為,監管機關假設大規模、大面積地使用農藥是安全的,但這樣的假設有誤。
募集世界各地的蜂蜜 研究揭殺蟲劑危害
這篇蜂蜜研究始於一項公民科學家計劃。2012年至2016年間,瑞士納沙泰爾植物園(Botanical Garden of Neuchâtel)研究人員向人們募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蜂蜜。他們收到了數百份樣本,分析了其中198份可確認蜂蜜來源的樣本,檢驗是否有五種主要的新菸鹼類殺蟲劑。
北美蜂蜜的污染率最高,86%含有一種或多種新菸鹼類,其次是亞洲(80%)和歐洲(79%)。南美洲最低,為57%。近半數的樣品含有多種殺蟲劑。
納沙泰爾大學教授米歇爾(Edward Mitchell)表示:「48%樣本中的農藥含量,超過足以對蜜蜂產生顯著負面影響的最低濃度。」研究人員說,這些影響包括對損害學習、行為和成功建立蜂群的能力,「農藥含量通常很低,但是這些農藥毒性極強,比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還毒4000至1萬倍。」
多種類型殺蟲劑混用 產生雞尾酒效應
今年6月,史上最大規模的田野實驗顯示,新菸鹼類物質危害蜜蜂蜂群和野生蜜蜂,並提出了多種殺蟲劑混合的「雞尾酒效應」。
除了兩件樣品外,其他所有樣品的污染程度皆低於歐盟法律為人類消費者訂定的「殘留量上限」(MRL)。但米歇爾表示,新菸鹼類對脊椎動物的影響相關研究很少,「你可以猜猜殘留量上限是否真的夠安全,我認為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歐洲於2013年起禁止使用三種新菸鹼類殺蟲劑於開花作物。歐盟委員會已起草了新的法規,全面禁止使用這些殺蟲劑於農田,且可望在未來幾個月內通過。
參考資料
- 英國衛報(2017年10月5日),Honey tests reveal global contamination by bee-harming pestic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