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學家】隨見隨回報 「寂靜的秋天」邀網民一起守護田間老鷹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公民科學家】隨見隨回報 「寂靜的秋天」邀網民一起守護田間老鷹

2017年11月29日
作者:洪孝宇、林惠珊(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

天上墜落的鷹,捎來生命消失的信息,原來失去生命的不只是老鷹,還有那一隻隻不起眼、鮮少人關注的麻雀、斑鳩們,也全躺在農地間,是毒、是藥,全掌握在施用時心念的瞬間。喪命的老鷹告訴我們的啟示,讓我們循著老鷹的飛行腳步,發現農地中的毒餌造成滿地的野鳥死亡,更讓我們成為一位位的公民科學家,通報農地的大量死鳥信息,為的不只是老鷹的族群,更代表著農田生態的健全。

寂靜的秋天-農地毒鳥回報」是一個悲傷的社團,但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社團。每一例的毒鳥回報,成為科學家累積數據的過程,更成為農地毒物濫用改善勸說的起點。改善老鷹的中毒危機,就是看清環境遭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是作為生活在這環境中的一份子,我們希望能透過公民科學家行動改善台灣的生態環境。

為了搶救黑鳶而開始 不只人會因農藥而亡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在2012年,首度發現野外的黑鳶因體內含有劇毒農藥加保扶(又稱好年冬)而死,透過其胃內含物顯示,黑鳶乃因食用到體內有農藥的小型鳥而間接遭到毒殺。為了解其根源,研究室成員在農地間發現大量的斑鳩、麻雀等小型鳥屍,這乃由於少數農民使用劇毒農藥製作毒餌進行「鳥害防治」的緣故。

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研究首度發現體內殘留加保扶成分的黑鳶。圖片來源:屏科大鳥類研究室。

在農地裡,對某些作物而言,鳥害的問題非常嚴重,有少數農民為了解決鳥害,會用劇毒農藥(如加保扶)浸泡稻穀、玉米或作物種子,撒在田邊來毒殺野鳥,此做法不僅有違法之虞(未依照標示使用),更嚴重的是,刻意毒鳥對生態環境有極大的危害,因為猛禽或其他動物可能會因撿食被毒殺的死鳥,導致整條食物鏈上的動物全被毒死。

近年來在黑鳶(俗稱老鷹)身上,已有數起加保扶中毒的案例。黑鳶在亞洲各國的農村鄉間,都是數量眾多、隨處可見,台灣老一輩的農民,以前也都還見過黑鳶在鄉間滿天飛舞的景象,可是現在台灣的黑鳶卻已經瀕臨絕種,這就是一個很嚴重的警訊,而農田毒鳥就是危害黑鳶的主要兇手之一。事實上,用劇毒農藥(例如加保扶和萬靈)毒殺野鳥是早期1980~1990年代農政單位推廣的做法,但現在看來不僅不適當也不合法。

墜落在學校運動場的黑鳶。圖片來源:李文馨

墜落在學校運動場的黑鳶。圖片來源:李文馨。

即時了解毒鳥事件 邀集公民科學家廣泛回報

自本研究室成員發現農地毒鳥事件後,為瞭解全台灣故意毒殺野鳥的嚴重程度,並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希望每當民眾發現農田中有大量死鳥出現時,可以立即到社群網站上回報,因此研究室夥伴自行成立了FB「寂靜的秋天-農地毒鳥回報」社團,當民眾回報毒鳥狀況時,版主則會立即報請當地農業機關前往處理。

任何關懷萬物生靈的民眾,都可自發性地主動加入FB社團,成為公民科學家的一份子,在農地間發現大量死鳥事件時,上網通報提供資訊包含:日期、縣市鄉鎮、農地座標、作物名稱、死鳥的種類和大約數量以及大量死鳥以及周邊環境的照片數張,以利版主判斷現場情況與進行後續通報。

成立「寂靜的秋天」社團之後,短短兩年內已經接獲超過200件的毒鳥事件通報,死鳥統計將近5000隻,地點遍布全台各地、涉及多種作物。

少數農民用稻穀泡加保扶作為毒餌防治鳥害。圖片來源:洪孝宇。

少數農民用稻穀泡加保扶作為毒餌防治鳥害。圖片來源:洪孝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於2014年公告,自2017年1月1日起,高濃度的加保扶和納乃得溶液(萬靈)等4種劇毒性農藥,全面禁止販賣及使用。逐步禁除劇毒農藥原本就是農委會的既定政策,這項政策的推動,不只降低農民本身的用藥風險、保障消費者的食安健康,更可大大降低黑鳶遭遇毒殺的機率。

推廣、交流到實踐 用友善農業保育黑鳶

鳥害、鼠害是多數農民共同會遭遇的難題,使用誘餌毒殺固然方便迅速,所造成的生態危機卻是由整個環境共同承擔。隨著環境、季節、作物、鳥種的不同,目前並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完全有效的防治鳥鼠危害,但仍有許多農民採用各種對環境較為友善的方式,例如稻田防鳥線、定時施放鞭炮、老鷹風箏等等,或是豆科作物種子使用機械播種,將種子埋入土中避免鳥類啄食的作法,雖然可能會付出較高的勞力或金錢成本,卻能保障生態環境和老鷹的安全。

近年來政府也開始推廣生物防治法,將貓頭鷹巢箱、人工猛禽棲架設立在田間,可吸引貓頭鷹(如領角鴞)和猛禽(如黑翅鳶)進駐,幫忙捕捉農田中的小型鼠類和鳥類,不須用藥即可利用生態的平衡控制鼠、鳥數量。在「寂靜的秋天」社團,除了回報毒鳥事件外,網友也經常分享討論友善防範鳥鼠害的案例和經驗,非常歡迎農友們加入交流學習。

黑翅鳶。圖片來源:Srikaanth Sekar(CC BY-SA 2.0)。

將人工猛禽棲架設立在田間,可吸引如黑翅鳶等猛禽進駐田間。圖片來源:Srikaanth Sekar(CC BY-SA 2.0)。

早年,台語叫做「來葉」的黑鳶是台灣鄉村風景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老鷹抓小雞的景象還留存在許多老一輩台灣人的心中。儘管現在族群數量稀少,已經不容易見到,但我們希望透過公民科學家的力量、民眾的力量,支持友善環境的農業發展,讓這些力量轉化能夠幫助黑鳶,也替黑鳶、和這些在農地出沒的猛禽發聲,也期待政策的轉變及友善農業的新方向可以幫助族群的恢復。最後,我們希望能夠透過這些逝去的生命喚醒大眾對土地、生物、自然的保護意識。希望有那麼一天,全台各地鄉間都能再度見到黑鳶自在翱翔。

參考資料: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