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駝鈴」趙中 在黃河源和藏民守護瑪曲草原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人物

「綠駝鈴」趙中 在黃河源和藏民守護瑪曲草原

2018中國綠色人物交流系列報導

2018年09月20日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言月青報導

「整個中國這麼大、這個多的環境問題,為什麼我會選擇瑪曲呢?實際上是有很多個人的感情在連結的。這片見證我們愛情與青春的地方,如果我們不保護下來,要去哪裡回憶呢?」以甘肅瑪曲草原守護為工作核心的「綠駝鈴環境發展中心」創辦人趙中,因為大學時參與登山社、到甘肅登山而與此處結下不解之緣,乃至成立當地第一個環保團體、堅持十餘年至今。

趙中於中國綠色人物臉譜論壇分享。攝影:周昭蕊。

趙中於中國綠色人物臉譜論壇分享。攝影:周昭蕊。

黃河上游的瑪曲草原,素有「天下第一彎」之稱,過去擁有亞洲第一天然草場之稱。近年因為過度放牧、礦業發展和工程建設,面臨沙漠化、地表水減少等危機。草原濕地,慢慢退化成荒漠沙丘。趙中本來按照主流社會期待,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做助理,卻發現自己「特別坐不住」。本來是利用業餘時間經營綠駝鈴、帶領當地高中生、大學生定期參加登山、賞鳥、植樹、回收電池等環保活動,但他卻慢慢發現只利日假日,到野外無法滿足自己,逐漸演變成常常請假、後來索性在2007年離職全心經營綠駝鈴。

瑪曲面臨地表水減少的危機,圖左為2005年7月,圖右為2016年7月。照片提供:趙中(不適用CC共創授權)

瑪曲面臨地表水減少的危機,圖左為2005年7月,圖右為2016年7月。趙中提供,不適用CC授權。

趙中的父母面對兒子辭去穩定工作儘管失落,但依然願意支持。趙中的母親在剛退休時,到蘭州花費一年的時間支援綠駝鈴的行政工作,協助組織建立檔案系統:「如果要發動志願者,就從自己的親人開始!如果連親人都動員不了,更不用說要動員陌生人了!」趙中也讓過去在都市中生活的母親,趁機接觸當地的自然環境。而趙中的太太,也從參加綠駝鈴活動的學員、志願者,成為他的情人。

面對草原過度放牧引起的荒漠化問題,2010年起,綠駝鈴開始與瑪曲當地進行牧民合作、選擇一個八戶人家的部落,組織生態旅遊活動,培養當地的導覽員,與遊客分享當地文化與生態。期待透過發展生態旅遊,形成另一個收入來源,經過與美國大學合作計算出的商業模式,綠駝鈴與社區簽訂「卡爾西社區保護協定」,每增加6,000元生態旅遊收入,減少一頭氂牛的放牧,期待慢慢讓牛羊的數目,回到合理的狀態。

在瑪曲當地帶入生態旅遊,增加在地居民的收入。照片提供:趙中(不適用CC共創授權)

在瑪曲當地帶入生態旅遊,增加在地居民的收入。照片提供:趙中(不適用CC共創授權)

綠駝鈴也舉辦活動,讓城裡的孩子,到瑪曲進行生活體驗、觀察自然。某一次,在數天的活動結束、返回城裡的車上,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看見外頭正在修路、挖山,隨口說:「挖山不好、破壞大自然。」那一刻趙中知道,他又在一顆幼小心靈播下一顆保護環境的種子。

綠駝鈴目前有三位專職,雖然曾經也發展到十幾位的規模,但經過一路走來的起落和摸索,趙中慢慢選擇出一種比較小而美、專注而清晰的路線,他認為規模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可以持續做下去。「尤其中國在快速的發展,選擇機會也很多,一路上也不是沒有其他誘惑。尤其環境保護工作很長遠而難以看見成果的,但是每次當我想動搖的時候總是有些小的感動,讓我覺得應該繼續下去。」

透過課程與活動,在小孩心中播下環境保護的種子。照片提供:趙中(不適用CC共創授權)

透過課程與活動,在小孩心中播下環境保護的種子。照片提供:趙中(不適用CC共創授權)

像是綠駝鈴近年合作的部落,位於縣裡一條公路旁邊,目前正在修路。修路的公司打算跟社區用七萬人民幣(相當於台幣31萬)買社區裡的一座山頭,到山裡取石。而一旦地賣給了公司,自然資源就任由私人資本取用。七萬元對當地而言是很大的獲利,但居民討論過後卻決定不賣。「我問他們這是一筆很大的收入,你們為什麼不賣?居民跟我說:『因為我們知道生態的價值、草原的價值,遠大於這七萬元。』」趙中欣慰地發現,在綠駝鈴的努力和陪伴之下,居民已經慢慢承擔起守護的角色。

此次來台,趙中參訪了台灣農村的里山案例,印象最深刻的,是社區居民、農民對友善耕作理念和土地情感「平淡的堅守」。這種對土地的情感是讓人能夠堅持下去的核心力量。他認為,有時太過強調如何用創新的方法或概念解決環境問題、讓一個項目看起來很漂亮,若忽略人的因素,沒有核心的人在地方上經營,這個項目儘管短時間來說有些看上去很漂亮的成果,但是很難持續或者帶來真正根本的改變。「任何的社區都不是靠外來者的力量,而是靠當地人的努力和堅持才能帶來改變。」

綠駝鈴環境發展中心創辦人趙中。攝影:陳宣竹

趙中在台灣參訪里山案例。攝影:陳宣竹

談到自己堅持下去的理由,趙中認為有些環境工作者比較問題導向,發現某處嚴重的汙染問題而帶著強烈的使命感,「但是我跟別人不一樣,會覺得這個事情做起來特別好玩。」綠駝鈴也關注汙染議題,「但若只做污染問題,會覺得很壓抑,每天看到的都是陰暗、不好的一面」,趙中認為可以在相對自然的環境裡工作,儘管這裡還是正在面臨一些破壞,但做起來還是相對快樂一些,而且可以從自然中汲取力量。除了綠駝鈴,他也開始擔任其他偏遠地區,例如青海、黑龍江等地環保組織的顧問,分享瑪曲的志工經營、募款經驗等。

結婚生子後的趙中,廣西、甘肅兩頭飛,甚至和老婆一起帶著孩子到野外調查、在山裡的小木屋輪班照顧孩子,辛苦又帶點浪漫。有些人覺得環境工作者結婚後就得「放棄理想、面對現實」,但趙中認為只要是自己真心想做的事,一定能找到現實和理想的平衡。他也設法把兩歲多的小孩帶到野外、刻意讓小孩從小接觸自然,希望明年可以把孩子帶到藏區高原,讓自己的小孩跟藏娃一樣、曬得雙頰紅撲撲,「發現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並不只是為了環境,也是為了自己內心的平和,還有下一代接觸自然的機會。」

趙中與小孩。照片提供:趙中(不適用CC共創授權)

趙中與小孩。照片提供:趙中(不適用CC共創授權)

※ 「2018 中國綠色人物交流計畫:里山倡議」由昇恆昌股份有限公司  贊助支持。

※ 前往「中國綠色人物臉譜」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