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的結與解 當光電遇上候鳥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綠能的結與解 當光電遇上候鳥

2019年02月11日
公視記者 陳寧 葉鎮中 張光宗

冬日的嘉義布袋鹽田,一方候鳥棲息的水域旁,大卡車進進出出,工人們打下一根又一根基樁,不久的將來,這片已不再曬鹽的土地,將會布滿太陽能面板。看似衝突的景象,成為台灣能源轉型過程中的一段變奏曲。布袋鹽田的現況如何?這裡的綠能經驗,又為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嘉義布袋鹽田,候鳥棲息的水域旁,工人們打下一根一根基樁,這裡未來將會布滿太陽能面板。

嘉義布袋鹽田,候鳥棲息的水域旁,工人們打下一根一根基樁,這裡未來將會布滿太陽能面板。
嘉義布袋鹽田,候鳥棲息的水域旁,工人們打下一根一根基樁,這裡未來將會布滿太陽能面板。

上千隻燕鷗,在空中盤旋。不遠處,幾隻黑面琵鷺,低頭在水中覓食。布袋地區,曾是台灣重要的鹽場。2001年,布袋鹽田廢曬,兩百年的曬鹽產業畫下休止符,廣大的鹽田,卻漸漸長出新生機。每到冬季,大批水鳥在此聚集、度冬,成為台灣難得一見的壯觀景象。

布袋的五塊鹽田中,其中面積最大的一塊,在2007年劃定為國家重要濕地,不過,根據在地居民和鳥友們的觀察,其他沒有劃為重要濕地的四塊鹽田,也蘊含豐富的生態資源。

低度利用營造多元生態 水鳥數量全台第一

鹽田廢曬後,輸送海水的系統年久失修,逐漸毀壞。現在,鹽田的水源除了降雨,有些則來自鄰近魚塭收成時所排放的水。

低度的人為利用,加上自然降雨,隨機營造出高低不同的水位,提供了候鳥多元的選擇。近五年來,每年一月的新年數鳥嘉年華,布袋鹽田統計到的鳥類數量,都是全台第一。

低度的人為利用,加上自然降雨,隨機營造出高低不同的水位,提供了候鳥多元的選擇。
低度的人為利用,加上自然降雨,隨機營造出高低不同的水位,提供了候鳥多元的選擇。

另一方面,從東亞到澳洲的這條水鳥遷徙線上,自然棲地卻不斷流失。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分析歷年來的衛星影像,台灣的海岸濕地,受到填海造陸、興建港口等開發行為影響,過去60年間,已經消失六成。

相較自然棲地面臨開發壓力的威脅,特生中心和成功大學研究團隊,希望從布袋的經驗出發,找出一套經營維護人工棲地的方法。布袋鹽田濕地的周圍,設置了幾處防洪水門,平常不會隨意開啟。2011年,成大水利系副教授王筱雯的團隊,曾經在這裡進行引水試驗,嘗試透過操作水門,控制水位,再搭配小規模整地,來改善棲地環境,吸引水鳥前來利用。

成大水利系團隊,曾經在這裡進行引水試驗,改善棲地環境,吸引水鳥前來利用。
成大水利系團隊,曾經在這裡進行引水試驗,改善棲地環境,吸引水鳥前來利用。

2015年濕地保育法正式施行,成大研究團隊考量水文和生態完整性,建議將布袋鹽田濕地周邊的四塊鹽田,一併納入濕地保育利用計畫,做整體規劃。但地方上對於非法定濕地的這四塊鹽田,有著不同的開發利用想法。布袋鹽田的保育利用計畫,一直沒有正式定案,新一波的衝擊已經到來。

布袋鹽田列光電開發基地 民間團體憂破壞水鳥棲地

政府預計在2025年將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提高到20%,太陽光電的發電容量要達到20GW,需要裝設2.5萬公頃的地面型發電裝置。嘉南沿海廣大的鹽田,又是國有地,被列為開發目標,布袋預計施作345公頃,引發保育團體反彈。

中華鳥會、嘉義在地保育團體,特生中心及能源局等單位,經過多次協商,能源局同意將布袋鹽田的開發面積,從345公頃,縮減為102公頃。

雖然民間團體認為一塊都不能少,政府一方面希望盡速提高再生能源占比,再加上綠能設施不需經過環評,民間團體的意見,無法獲得充分討論與評估,他們只能建議能源局,依照既有的調查資料,選擇鳥類分布數量較少的八區和九區鹽田。

位處最內陸的八區鹽田,水源最為缺乏,經常處於乾旱狀態,因此在過去的調查中,鳥類數量相對較少。2018年8月23日,西南氣流帶來一場強降雨,久旱的八區積了滿滿的水。直到候鳥來的季節,八區的得標廠商正式開工,放乾積水,進行整地。一連串的動作,吸引了大批水鳥聚集。這是過去在這裡調查過的觀察者,都意想不到的狀況。

這樣的景象,使得原本已經塵埃落定的開發案,再度掀起波瀾。怪手在水鳥群旁施工的景象,在網路上傳播開來,一度引發了不少民眾對綠能的質疑。

雖然102公頃的開發已成事實,如何更積極的維護現存的棲地,同時暫緩開發生態敏感的地帶,建立完整的公民參與機制,才能讓再生能源的發展,走得更穩健。目前公共工程委員會,針對不須環評的小規模公共工程,例如野溪整治、邊坡水土保持,會透過生態檢核機制,減少環境衝擊。公民團體建議,地面型綠能設施,應該比照辦理。

嘉南地區廣大鹽田被列為開發目標,引發保育團體反彈。
嘉南地區廣大鹽田被列為開發目標,引發保育團體反彈。

八區鹽田的施工爭議過後,公民團體、光電業者和公部門的代表齊聚布袋,進行了一場難得的交流。

能源局提出,先將這102公頃的開發面積,作為示範區,每塊開發基地必須保留30%進行生態復育。即將在九區鹽田南側開發22公頃的光電業者,則主動將環境調查範圍擴大到243公頃。期望透過持續20年的調查,累積生態資料來釐清爭議。

八區鹽田的施工爭議過後,公民團體、光電業者和公部門代表齊聚布袋,進行一場難得的交流。
八區鹽田的施工爭議過後,公民團體、光電業者和公部門代表齊聚布袋,進行一場難得的交流。

事實上,自從政府發布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以來,屋頂型光電的成長幅度,已經超過地面型。原本能源局制定的目標,屋頂型要在2025年達到3GW,目前已經達成2.4GW,有望提前達標。地球公民基金會建議,再生能源的發展,應該先以屋頂型為主,同時也建立地面型光電設施的生態檢核、公民參與等機制,化解爭議。

原本能源局制定的目標,屋頂型要在2025年達到3GW,目前已經達成2.4GW,有望提前達標。
原本能源局制定的目標,屋頂型要在2025年達到3GW,目前已經達成2.4GW,有望提前達標。

未來,布滿太陽能板的這塊土地,會不會再出現新的生機?這個問題,得用20年的時間來回答。

※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綠能的結與解 當光電遇上候鳥】

2/11(一) 22:00首播
2/15(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我們的島官網http://ourisland.pts.org.tw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