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26日環評大會審查「興海漁港擴建計畫案」,屏東縣政府計畫擴建恆春興海漁港提升避風功能、整補停靠空間、增加漁民作業安全。不過本案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內,環評委員認為海港的設計無法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另對於保安林的移植方法也有疑慮。
最終決議本案無須進行二階段環評,審核修正通過,開發單位須於定稿中敘明周邊保安林解編後,對鄰近聚落、環境潛在風險及保護對策,並須補充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因應作法、漁港避風功能的安全效益分析,定稿經備查後始得動工。
興達漁港擴建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內 保安林解編引起環委疑慮
興達漁港位於屏東縣恆春鎮,建於1982年,屬於屏東縣東岸較具規模的港埠。開發單位表示,港區由早期船澳改建而成,規模小且避風功能不佳,現況僅約可容納船數約58艘,現在本港籍漁筏已有56艘,平日使用空間已不足,也因抗風浪能力有限,若颱風來臨更僅可提供40船席,受東北季風影響,漁船需停靠至後壁湖漁港,路途遙遠時有翻覆情事。
開發計畫共10.8公頃,包含4.3的陸域範圍及6.5的水域面積,開發單位表示,希望能擴建滿足漁船停泊的需求,也能作為船隻加油與危難救助的據點,將會增加漁具整補場、闢建新泊區、調整航道入口,同時也會興建綜合的漁業公共設施。
開發單位指出,計畫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內,屬於一般管制區的港埠用地、鄉村建築用地及海域一般管制區,非屬保護區,可興建漁港必要設施,預期完工後,於颱風及季風期間可提供62個船席,並提供外泊地與新建的北泊區作為停泊空間,配合漁港管理提升安全效益。
不過,環委王价巨認為,本案需要解編鄰近的保安林,雖然開發單位會以補植方式補償綠覆面積,然保安林不是只有生態、綠覆的功能。「此處的保安林有防風固沙的保護效用,若解編移除以後,要用什麼方式來補足原先的保護功能?」他表示,漁港旁邊舊是鄉村建築用地,保安林是用在保護這塊用地,移去別的地方當然也就沒有了保護,海風可能會變得很大引起風沙衝擊民眾的生活,可能還會引發抗議。
對此,開發單位表示此處的保安林面積小而且零星,主要的植物是林投樹,確實有防風的功能,未來會按照林務局的指示及墾丁國家公園的復育手冊中的步驟去做補償,也會承諾補償的純活綠,該處現況屬於陡峭的坡地,未來也會透過畫設條狀綠帶來達到定沙與防風的功能。
模擬50年回歸期設計 環委:「極端氣候可能一天內就突破歷史紀錄」
此外,環委劉西平則以自身專業指出,漁港擴建的設計未來可能會造成一些狀況。「港灣算是一個消能,要把海浪的衝擊抵減,其實舊的港灣設計還比新的好。」他認為,新的設計圖像是一個漏斗,會把海浪引進來衝擊漁港內,若極端氣候造成大浪時會產生溢堤效應,前後的波能造成簡諧運動,若水位升高會讓停泊在港內的漁船嚴重震盪造成損害。
「就像在戲院裏面,如果入場和出口是同一個門,裡面的人出不來,外面的人擠進去,那港內的水位會高於外面。這是我個人的分析,我希望的我分析是錯的。」他表示還是會尊重開發單位的設計,自己只是提出看法和警告,畢竟屏東縣府會更重視的港口的耐用性。
對此,開發單位回應於氣候變遷的影響的計算,依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16年的〈台灣海域未來平均海平面升降變動率之推估〉報告,結合比容海水面變化與海洋質量變化所估算,台灣東南側絕對海水面上升速率為11~12 mm/yr,海堤是有考慮海平面上漲後高出1.3米的餘裕,耐受度也相較2012年天兔颱風侵襲時歷史上最大波能高出1.68倍~1.94倍並以不規則波做模擬,同時透過軟體的管理,在颱風期間內泊地將會清空,確保使用的安全性。
不過,環委提醒,「我們做這個設施是希望他更安全,所以希望能確保他的耐用程度。」他說,現在的環評多是以50年洪峰或氣候做一個標準評估,但那是工程用法,氣候變遷不能這樣看待。他說,「可能今天遇到一個極端氣候,明天又發生一次,中間就是五十年的標準值。」另外,也有環委直言,環評能做的真的有限,希望開發單位能切結未來建設工程若發生狀況,應該要自行負責,不能動用國家的經費,否則納稅人很無辜。
最終決議本案無須進行二階段環評,審核修正通過,開發單位須於定稿中敘明周邊保安林解編後對於鄰近聚落、環境的可能風險及保護對策,並需補充因應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漁港避風功能的安全效益分析,定稿經備查後始得動工。
屏東興海漁港擴建計畫 by 環境資訊中心公共檔案區 on Scri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