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電共生專題】
「台灣要綠能,我們並不反對。」台南七股漁民拿著「漁電共生、害死漁民」抗議布條的畫面成為新聞版面,但七股居民自救會會長黃嚴國澄清,他們的訴求是希望不要在有黑面琵鷺的地方種電,先排除七股「台61線以西」,與以東的生態熱點,並保障漁民工作權,而不是反對所有的漁電共生。
七股台61線以東靠近海邊,引入海水,構成這裡獨特的文蛤養殖環境。恰巧與當地的明星保育物種黑面琵鷺產生連結。每年文蛤秋冬季節收成,魚塭池水抽乾,進行曬池消毒的動作,這時水位降低適合覓食,塭底的雜魚雜蝦成了冬候鳥的美食。冬候鳥在每年的秋末來到七股,恰逢文蛤收成季。這個黑面琵鷺、生態養殖、觀光資源形成的獨特連結,成了七股漁民想護衛的對象。
魚塭曬田成美食 光電與水鳥共生? 面積總量成關鍵
位在西南沿海的七股,除了擁有七股鹽田國家級濕地,南邊是國際級曾文溪口濕地,每年10月到隔年3月黑面琵鷺飛來過冬。農委會公告的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也位在此地。
七股魚塭養殖區以文蛤為主,在台61線以西的1200公頃合法養殖區中,文蛤就佔了1100公頃 [註]。七股沿海土地資源保護協會理事長、文蛤養殖業者楊惠欽解釋,考量市場銷售,漁塭會輪流收成,曬池的時間也會錯開。台61線以西平均每天約有5-10公頃的池子排乾池水,等於是每年10月到隔年2月,整個冬候鳥來台的季節都有美食可吃。加了光電板後,魚塭受到日照變少,曬池模式勢必跟著調整。
根據農委會特生中心的資料,曾名列IUCN瀕危物種的黑面琵鷺近30年在全球的保育下族群量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全球族群從298隻增加至今年的4463隻。這雖然是好消息,但特生中心副研究員洪夢祺指出,台南地區黑面琵鷺數量雖維持成長,但成長趨勢從2012年起明顯低於全球、也低於台灣的成長,推測是食物不足,所以開始朝其他地方擴散。
鷺科、鷸鴴科水鳥都跟黑面琵鷺共用鹽田、魚塭。洪夢祺表示,一般推測架設光電會影響水鳥的棲地選擇,但這些潛在疑慮仍缺乏具體資料。他比較擔心的是食物來源,尤其是曬池模式會因光電而改變。隨著光電設施覆蓋總面積的增加,這項衝擊也會逐漸顯現。
保育區與魚塭僅一線之隔
農委會今年1月制定審查作業要點,明白規範漁電共生會避開一級環境敏感地區,經濟部也指出七股漁電共生距離黑面琵鷺保護區還有2公里以上。不過,楊惠欽指出,所謂的「養殖區」與「保育區」往往只有一線之隔,鳥類不會挑地點,也常飛越魚塭往下一個覓食點前進。
台鹽綠能總經理蘇坤煌則認為,農委會規定漁電共生只能有40%的遮蔽率,廠商會從魚塭間的道路、田埂先做起,實際會遮蔽到水體的部分不到20%。加上立柱高達3-4米,不會影響到鳥類的覓食棲息。
蘇坤煌也從規模來看,七股4000多公頃養殖區,目前同意魚塭光電的面積僅500多公頃,不會是大家想像中種滿光電的樣子。
「生態檢核」即刻救援 盼生態與綠電雙贏
台南市政府目前已經收到六個由廠商提出的漁電共生申請案,包括七股、北門區魚塭,面積共621.23公頃,並已進行兩案的審查。但台南市漁電共生審查委員、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並不贊同這樣的倉促審查。
她表示,她也希望漁電共生能成功,但成功的前提是選在對的地方、用對的方法。她希望中央與地方能制定更完整的審查規則,納入生態檢核、資訊公開,並將地區的生態資料套疊成資料庫。先有好的制度,再來談個案審查。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6月前往七股與漁民面對面時澄清,經濟部不會不尊重生態,經濟部已經在思考納入「生態檢核」的機制。但他也希望大家能理解,鳥飛到哪裡去覓食,從來都不是一個固定的狀態,最後還是會有所取捨。
曾文生表示,他支持先從爭議少的地方先開始試辦。如果讓一個大家原則上支持的好政策,最後變為一個被罵的政策,這不是政府想要的結果。
曾將「生態檢核」概念引入埤塘光電爭議解決方案的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總經理黃于玻說明,廠商選址通常以地價便宜、利潤高為主,而忽略生態成本。但不納入生態考量的後果,就是讓全民要承擔生態損失。政府有責加入相關規範並輔導廠商,否則,將是政府失職。
從廠商角度來看,黃于玻解釋,在有爭議的地方開發反而會拖慢進度,這也不是廠商所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