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知識+】為什麼要有鯨豚觀察員? | 離岸風電時代的生態備忘錄
深度報導

【離岸風電知識+】為什麼要有鯨豚觀察員?

2019年11月18日
文:陳文姿(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為了避免打樁時過大的噪音造成鯨豚聽力損傷、甚至危及生命,離岸風電的開發商在環評過程中承諾會聘僱「鯨豚觀察員」,當警戒區內有鯨豚出沒時,便會評估停止打樁。

至於警戒區有多大、鯨豚觀察員在哪裡觀察,則隨各風場的環評而異。一般來說,警戒區大約設在打樁周圍750公尺左右,有時是搭船圍繞觀察,有的則在施工船上觀察。

國外因為有地質探勘、建造海上鑽油或天然氣平台、跨海大橋等工程時需求,所以有較成熟的鯨豚(或其他物種)觀察員制度。台灣則在2019年由海保署開啟官方的鯨豚觀察員制度。

想進一步認識鯨豚觀察員?→【系列報導】與風機同行:鯨豚觀察員出任務

(一)鯨豚觀察員是如何煉成的 我國首批官方訓練結業 考照、實戰海陸都來
(二)離岸風電搶開工 鯨豚觀察員趕上路的五大誤區 
(三)不讓離岸風電毀生態 英國鯨豚觀察員的專業養成之路
(四)缺船、缺錢、缺人 環保署如何監督海上環評承諾

看看不同國家的鯨豚觀察員制度
英國、紐西蘭:MMO(Marine Mammal Observer,海洋哺乳動物觀察員)
美國墨西哥灣區:PSO(Protected Species Observer,保護物種觀察員)
格陵蘭:MMSO(Marine Mammal & Seabird Observers,海洋哺乳動物與海鳥觀察員 )
台灣:TCO(Taiwan cetacean observer,台灣鯨豚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