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空污類環境金害獎 中油、台塑上榜 專家:疫情正是石化廠轉型好時機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2020空污類環境金害獎 中油、台塑上榜 專家:疫情正是石化廠轉型好時機

2020年03月25日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孫文臨報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連續兩年舉行「環境金害獎頒獎典禮」,上週先公布了2020年水污類得主,包含台糖、大成與味丹等企業,今(25日)再公布空污類入圍及得獎者,除石化業龍頭「台灣中油」與「台塑石化」連兩年上榜、包材商「三櫻企業」及台泥期下的「信昌化工」也赫然在列。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曾虹文表示,違規次數最多的企業泰半是石化相關產業,「去年入圍的六家被罰最多次的石化業者,今年也全數入圍,顯見目前的不法追究與管制成效不彰。」他呼籲,石化產業的化學氣體外洩或爆炸,不只是環境問題,也牽涉工安與勞安,政府應提出老舊石化廠治理機制,並接露工安與勞動裁罰紀錄,業者也應全面汰換老舊管線。

DSC03618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公布2020金害獎得獎空污類入圍與得獎企業,其中石化業者佔大宗。孫文臨攝

中油一年被罰55次共1170萬超高  台塑集團25次不落人後

相較於2019年違反《水污法》達2406筆,環保署去年針對違反《空污法》裁罰紀錄僅893筆,綠盟再從其中挑出累積裁罰金額最高及次數最多的前10名,列為入圍名單,共22家企業。其中台糖是水污跟空污雙料入圍。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賴偉傑表示,這些入圍企業中有13家石化關聯產業,包含九家石化業,四家塑膠業,其餘則是印染、肥料、水泥與廢棄物處理等。「違規樣態則有五家發生火災事故、三家偷排,因『設備元件洩漏超標』占了裁罰紀錄的35%,其餘有27%是廢氣或粒狀污染物散布於空中造成污染。」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柯乾庸表示,2019年累積遭罰最高的是位於台中港區的三櫻公司,因偷排有毒氣體,違規情節重大遭罰2000萬,是《空污法》修法後,第二個裁罰金額達到上限的企業。「三櫻是複合性包材生產商,客戶包含統一、義美、味丹等大品牌,我們要求這些食品大廠除了維護食安,在採購時應該也要做到友善環境供應鏈管理,對產品包裝做好更嚴格的檢視。

柯乾庸說,裁罰金額第二高的台灣中油被罰1170萬,也是去年裁罰次數最高的一家公司,作為國營事業卻遭開罰55次,遠高於第二名信昌化工的16次,其中又以高雄大林煉油廠31筆最高。「不僅連續兩年拿下裁罰次數的冠軍,2019年還創下新高,卻對大言不慚外宣稱環保罰款逐年減少。」

柯乾庸說明,中油最常發生的違規樣態包含設備元件洩漏超標、設備異常等,「作為國營事業,不帶頭做好污染防制,而是抓到一個才改一個,沒抓到就放任他洩漏,主管機關經濟部必須負擔監督管理責任。」同為石化業的信昌則因違規次數、樣態逐年成長而上榜。

空污金害獎得獎名單

2020金害獎得獎空污類得獎名單,包含中油、台塑、信昌與三櫻。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

石化廠年年爆  環團痛批:「這些富豪能忍受家裡瓦斯經常洩漏嗎?」

柯乾庸指出,同為石化龍頭的台塑集團,也是蟬連兩屆環境金害獎得主,2019年遭裁罰25次,合計1355萬,「去年台塑、台化、台塑石化接連發生火災爆炸意外,台塑應該正視生產過程造成的環境危害,不要繼續不理不睬。」

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更批評,台塑集團作為跨國企業,跨國污染也惡名昭彰,國際評比往往敬陪末座,2017年的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分析全球22大石化業因應低碳轉型作為,台塑排名倒數第一;在2020年轉型路徑倡議(Transition Pathway Initiative, TPI)針對22家石化業評比,台塑和台化則分別倒數第三、與倒數第四,遠低於其他國際企業的表現。

曾虹文指出,去年環境金害獎入圍的六家石化業(中油、台塑化、台化、信昌、長春、國喬)今年也全數上榜,「攤開近10年記錄,台塑集團有374次空污違規紀錄,中油也有358次,可以說不分軒輊。」平均每開出四張空污罰單就有一張是開給石化業者。

曾虹文說,石化業累犯也很多,改善情況很有限,兩大龍頭也是年年爆炸,「顯示政府的管制與輔導成效不彰,這些裁罰對他們而言不痛不癢。」他認為,台灣的石化廠非常老舊,「最新」的六輕石化園區也已經超過30年。如果不能勒令停工、輔導廠商全面汰換管線,未來的違規、危害只會愈來愈多。

「中油、台塑這些大企業的老闆都是富豪,你可以容忍家裡三不五時就發生電線走火、瓦斯漏氣的意外嗎?為什麼可以放任工廠經常發氣體外洩的意外?」曾虹文呼籲,企業應負起責任,主動訂定改善計畫,政府也要提出環境與工安的治理機制,加速推動有害空氣污染物的管制,落實環境、勞檢聯合稽查。

DSC03626

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指出,石化業有機會轉型永續發展,解決問題。孫文臨攝

武漢肺炎疫情影響產能 台大博士:正是老舊石化廠轉型的關鍵時期

不只產生空氣污染,長期關注能源轉型的趙家緯就指出,我國石化業總能源消費量占全國37%,電力消費的排碳量也占台灣的15%,這些都是台灣談能源轉型與減碳時無法迴避的問題,「事實上,石化業可以永續發展,只是看要不要做。」

趙家緯進一步表示,國際能源總署2018年提出的「石化業的未來願景」指出,全球石化業可藉由「增加回收料與替代料使用」、「製程能源效率提升」、「導入碳捕捉封存」、「以天然氣替代燃煤」等技術,促使其在2050年時,「減少一半的碳排放,增加40%產量,空污與海洋塑膠垃圾更能大幅減少90%,對石化業的問題提出解方。」

趙家緯認為,國際能源總署已經提出強化空污標準、推動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建立同業排碳與能源效能標準規範、移除對燃料與原料的補貼等政策。「面對台灣石化業未來發展,應重新啟動石化業政策環評,以利能源轉型與循環經濟。」

趙家緯說,石化產業與民生息息相關,口罩原料也與石化產業相關,過去因應需求產線幾乎全開,近期則因武漢肺炎疫情導致產量大減,「這也可能是石化產業起死回生的機會,可以利用這個空檔更替老舊設施,將使用30、40年的設備全面更新。」

賴偉傑則指出,我國石化業長期受政府補貼,但環境與工安的表現惡劣,「補貼與租稅優惠,應是引導轉型的政策工具,而不是企業的獲利。」他指出,社會對石化業確實有需要,但政府有責任推動石化業的轉型,經濟部更是責無旁貸。

賴偉傑強調,政府應全面清查老舊石化廠,全面汰換設備;加速訂定「有害空氣污染物管制法規」;提出石化廠的工安治理機制,落實環境、勞檢聯合稽查。「公開租稅補貼的名單、工安與完整勞動裁罰、職災紀錄。」他表示,「業者也應自行訂定改善計畫,主動揭露環保與勞動裁罰、工安事件紀錄,並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至截稿前,中油與台塑仍無相關回應。

圖片1

國內石化業兩大龍頭中油、台塑連年上榜,遭罰金額屢創新高。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