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蘭花之島(下)
(接續上篇)研究團隊於原生地種下的紫苞舌蘭(Spathoglottis plicata),仍禁不起無止盡的採伐。
遏止野外族消失,除了難以避免的天災,利用少數野生族群果莢,人工雜交選育,商業繁殖園藝化,讓過去市場上昂貴的蘭花價格平民化,人人都能取得、種在自己家裡,除了創造無限商機,也間接減少野外族群的採集壓力,正是永續利用之道。
600棵原生紫苞舌蘭來自雲林 園藝品系早已上市
9月下旬跟著研究人員到蘭嶼的1400株裸根苗中,有600棵出自台南農改場雲林分場助理研究員陳俊仁之手。
提到蘭花播種育苗,無論是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或台南農改場雲林分場,帶到溫室的蘭科植物,育苗以瓶苗為主。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張麗慧即負責在實驗室瓶苗,他說,原生地土壤中可能有蘭菌所以有小苗更新,但效率沒有無菌播種好;無菌播種的培養基內主要是巨量和微量元素和糖,取代了植物的胚乳營養,種子發芽直接吸收,即可順利生長。
播種到培養皿長出來的植株特徵各異,就像同一對父母生的兄弟姊妹長相各異。兩年前,陳俊仁接受特生中心研究團隊野外採集的果莢,將細細的種子播到培養皿中,發芽後依序移到穴盤、軟盆育成小苗,在前往蘭嶼的前3天脫盆去土,與來自特生的裸根苗,一同分贈給蘭嶼居民。
「Spathoglottis plicata」園藝界稱為「苞舌蘭」,陳俊仁早於2003年便開始收集栽培,隔年進行雜交育種研究工作。2012年首度發表親本為紫苞舌蘭的台南1號、2號;上(9)月通過品種權申請的,則為親本來自2號的台南3、4號。
紫苞舌蘭是廣布種,台灣分布於綠島、蘭嶼,由於形態優美頗受歡迎,使它成為搶手的採集對象。園藝品系則經過選育,包括和國外品種雜交,為了培育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品種,必須不斷蒐集和嘗試。
民間早已存在自行選育者,陳俊仁則以及多年來觀察苞舌蘭形態累積的美感,選育出獨樹一格的品系,透過園藝手法定格優質形態,期能商業繁殖,進軍花卉產業大放異彩。
苞舌蘭萬種風情 單株或花海皆美
欲了解優質園藝品系,不妨到台南農改場一窺端倪。台南農改場雲林分場辦公大樓外,以及周圍的花圃種植了各式品系的苞舌蘭,苞舌蘭因唇瓣裂開成三片,中間的裂片末端形狀有如湯匙而得名;園藝品系花朵雖比野外大很多,精巧的花朵構造也跟著放大,令人目不轉睛,深深著迷。
庭院中的苞舌蘭,單株橢圓形的葉瓣往四周垂落,襯托筆直的花莖,展示漂亮的株型;或者將數十株種在一起,盛花期形成花海效果,美不勝收;將不同顏色株型的品系混種,或單一品系種植,呈現不同效果,都令人驚喜。
另一邊,溫室中各式各樣由陳俊仁選育出來的苞舌蘭,依照不同性狀特徵列隊排放。無論花色粉紅的台南1號花朵,或花序集中呈球形、紫紅的台南2號,或葉片較長、植株較高、粉紅色的台南3、4號,正值花期,色彩繽紛熱鬧非凡。
除此之外,純潔的白色、貴氣黃,以及黃底帶著紫色條紋等不同品系,列隊等著命名發表。陳俊仁說,花卉作物要廣為人知的秘訣是品系要多,例如玫瑰,打出名氣才會受到市場矚目;反之,品系少,到市場難以突破重圍。
陳俊仁一開始為了迎合都會消費者喜好,育苗以適合種在室內或盆栽的小植株、迷你種為主,台南1、2號是代表。不過,地生的苞舌蘭,英文俗名「Garden Orchid」,意即庭園蘭花,適合種在庭院、公園,因此,培育出葉片長、植株較高的台南3、4號,希望推到台灣的公園綠地上營造景觀。
台南3號 年底前新化林場上市
苞舌蘭的花是一朵一朵接著開,陳俊仁隨手拈來一株花期接近尾聲的植株,已開過40朵花。
「每朵花若以開3天計算,40多朵代表已經開了四個多月。」陳俊仁解釋,有些植物花是一起開,但苞舌蘭則是一枝花梗陸續開花,同時還會長出其他的芽,芽成熟後又會不停地開,而且越熱越開花。
其中幾株已經種了3、4年,沒有特別照顧下,仍然繁花盛開。在維持高溫下,他認為南部花期有機會達到6-9個月,是很好的庭院觀賞植物。
陳俊仁積極推廣紫苞舌蘭的園藝品系,例如幾個台南農村再生培麗社區,種在大樹下或社區廣場皆相宜。3年前更與中興大學新化林場合作,以田間試驗性質的種植了上千株紫苞舌蘭,不但開出美麗的花朵,讓遊客讚不絕口;耐熱、花期長的特性,讓原來綠油油的林場,繽紛多彩。
新化林場三年前收回自營,場長吳佾鴻說,經營之初,拜訪了台南農改場;時任台南農改場長的王仕賢,聽到綠意盎然的林場需紅花點綴,立即推薦場裡選育的苞舌蘭,展開這場合作。吳佾鴻為此在學生實習商店旁,以風倒木樹幹排列成花台,並運來畜產試驗所的牛糞堆肥,加入土壤攪拌讓土壤蓬鬆透氣,之後遍植苞舌蘭;9月種下的苗,隔年1月就開花。
「台灣沒有植物花期這麼長、易種,又適合公園景觀。」吳佾鴻說,第一年雖開花,卻不理想;第二年發芽後施肥修剪之後,不但花開得美,並維持十個月的花期。遊客看了都想買,卻無處可買。由於遊客詢問度高,林場決議取得台南3號苞舌蘭品種權,預定11月簽約;未來遊客到新化林場,見識美麗的苞舌蘭,不僅心動,更有機會買到植株。
常綠型苞舌蘭填補耐熱草花空缺 進軍國際落葉型品系選育中
台灣原生的紫苞舌蘭是常綠型,花期長又耐熱。台灣耐熱的草花種類非常少,園藝品系的苞舌蘭,剛好填補這個空檔。除了花期長的「常綠型」,台南場也積極選育適合溫帶地區、外銷的「落葉種」品系。
陳俊仁解釋,落葉種花期雖短,而且都在10月到隔年2月的冬季開花,因此較適合冷涼地方或溫帶國家;又因落葉時,養分會累積在假球莖,即可將落葉後的假球莖挖起來貯存或像其他球根花卉(如一葉蘭)外銷到國外。
上個月下旬,他不辭辛勞隨著特生中心研究團隊,到蘭嶼東清溪紫苞舌蘭原生地探勘,了解其生育環境。因為,「紫苞舌蘭會長在這樣的環境,有它的道理。」
雖然園藝家給人不離溫室的印象,但他認為,當作物育種上遇到障礙,到其原生地觀察適合生育土壤、氣候條件及伴生物種等,相當重要,這也說明保留野生植株的意義。就像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否則,即使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系列報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