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台灣》豬血只會想到豬血湯? 全豬利用如何躍升億元身價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循環台灣》豬血只會想到豬血湯? 全豬利用如何躍升億元身價

2021年03月15日
文:黃育徵、陳惠琳

全豬利用:晉身億元豬

每次我在演講的時候總會問大家:「提到豬血會聯想到什麼?」「提到豬腸又會聯想到什麼?」不意外地,豬血湯、四神湯是最常見的答案。豬在東方飲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全身都是寶。但我們真的有發揮出每一頭豬的價值嗎?

事實上,在整條產業鏈的過程之中,平均下來,一頭豬還是有超過27%被浪費掉。以重量計算,全台灣畜養550萬頭豬,相當於浪費了150萬頭豬。但是豬隻除了作為食品用途,還有更多元的應用方式。脂肪可作為蠟筆、牙膏;豬毛可作為鬃刷等產品的大宗材料。

在藥品及特用化學品的應用上,豬血可做成更高價值的醫療級血清;豬腸則可被做成手術縫線。根據工研院的統計,一頭豬若開發成生醫材料,可以從目前一萬元的價值,提升到6000萬元。例如每頭豬約有300克的膠原蛋白,主要來自豬皮和豬筋,經過萃取與純化變成醫療級的膠原蛋白原料,價值超過3000萬元;豬骨作為人體骨頭修復材料,價值超過1000萬元;其他還有眼角膜、血管等醫學應用。我也曾聽聞業界估算一頭生醫豬的價值,甚至可以超過10億!豬的每一部分都被善加利用,可以做出180多種產品,發揮了「全豬利用」的精神,一點都不浪費。


整條豬產業鏈的過程之中,平均一頭豬有超過27%被浪費掉。圖片來源:Te Wong(CC BY 2.0)

飼養過程也有許多浪費值得規劃運用。例如豬糞尿經過收集可以用於沼氣發電,產生的電力可以販售;沼氣發電後的沼渣液可以作為有機肥料;抑或是豬隻躺在地上的體溫也能回收再利用,從原本需消耗能源變成可產生能源的「綠能豬」。將原本要付費處理的廢棄物轉變為有價的資源,不僅減少化石燃料使用,背後也蘊藏了許多附加的價值。

當然,推動全豬利用並非一朝一夕,涉及的也不僅是養豬場改建,而是整個養豬產業都需要轉變。比如「生醫豬」需要在無特定病原(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的豬場飼養,還有人員訓練、飼料管理、疾病監控等需同步規劃。「綠能豬」發電後產生的沼渣液可以作為肥料,也需要堆肥廠和農地等配合使用。

2020年台灣口蹄疫拔針、美豬開放進口,這正是重新規劃養豬產業,轉型的大好機會。轉型過程也會為許多產業帶來新商機,像是資通訊產業可以協助導入科技管理,豬舍環控、豬隻體重控管、餵食紀錄、用藥紀錄等,滿足管理需求,同時有助於提升生產的效能。物流產業可協助設計新的運輸車,屠宰場做硬體與管理的升級。肥料產業將沼渣液中的氮磷鉀營養,因地制宜調配作為有機肥料,帶來新的肥料市場。


《循環台灣》

作者:黃育徵、陳惠琳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15日

 


作者簡介

黃育徵

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他堅信循環經濟是給下一代最重要的關懷與承諾。曾任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台橡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暨執行長,工業技術研究院常務董事,並任職於許多不同領域的法人基金會和企業的顧問或董事。他擁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化學學士和華頓商學院的企管碩士學位。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成為你想要看見的改變。」她一直這麼相信。曾任台灣樸門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工業設計師及旅行作家,但更是永不停歇的探索者。她擁有荷蘭萊登大學及奧地利格拉茲大學工業生態學雙碩士。並曾獲得奧地利奧斯· 羅德環境保護科學獎。


【名人推薦】

「近年全球頻創史上高溫、豪雨、疫情等極端災害,不但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更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大自然的反撲力量,引發我們對循環永續的重視。台灣天然資源不足,並是世界銀行列為高風險災害的國家之一,如何善用自然資源與創新科技,尋求與自然和諧的相處之道,以再生、再用、再改造的「循環經濟」,是與大自然共存共榮、永續發展的關鍵。 我十分敬佩黃董事長的理念,透過本書的發行,希望能夠號召更多人投入循環經濟的實踐,也為下世代開啟永續發展的新契機。」——劉文雄,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