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致敬二年了 海委會諾今年完成「海洋三法」立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向海致敬二年了 海委會諾今年完成「海洋三法」立法

2022年06月06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委員會及環保署上週(2日)向行政院會報告「向海致敬」成果,環保署表示,截至去年底已清除13.8萬噸海岸垃圾,將持續以源頭控管等方式減少海洋廢棄物數量。對於外界關注的「海洋三法」修法進度,海委會表示,《海洋保育法》草案在前一週剛完成各部會溝通作業,近期行政院審議完就送到立法院,而《海域管理法》及《海洋產業發展條例》也都已送進行政院,目標今年完成三個法案立法。

台灣是海島國家,海岸線總長約1988公里,與海洋關係非常緊密。攝影:李蘇竣

台灣是海島國家,海岸線總長約1988公里,與海洋關係非常緊密。攝影:李蘇竣

先「知海」才能親近 海委會:海洋生態基礎資料庫建置中

繼「向山致敬」政策後,行政院2020年推出「向海致敬」,要以「淨海、知海、近海、進海」等方向作為政策主軸。海委會及環保署選在上週(2日)、6月8日世界海洋日前夕,向行政院院會報告向海致敬成果。

海委會副主委蔡清標指出,在親近海洋之前,要先「知道海洋」,已建立「海域遊憩活動一站式服務資訊平台」,提供民眾親海資訊服務,如景點查詢、海象、活動申請,並持續在各地推廣海洋教育。

但民間期待不只是查詢遊憩景點功能,先前不斷有海洋學者或環保團體警告,我國對於周邊海域的了解相當有限,必須盡快建立整體海洋生態與環境基礎資料庫,做為政策或建設的參考。

蔡清標透露,目前已啟動海域基礎調查計畫,涵蓋生態、水文、地形、底質等全方位面向,正在分不同區域進行調查。相關計畫已向行政院建案,核定後會由行政院整合資訊、釋出全海域的資料,讓一般大眾都能更了解海洋。

海委會副主委蔡清標表示,海洋三法進展一切順利。圖片來源:行政院提供

海委會副主委蔡清標表示,海洋三法進展一切順利。圖片來源:行政院提供

至於近海、進海,行政院長蘇貞昌說,過去政府一直扮演「擋」跟「管」的角色,禁止民眾親近,但「向海致敬」要開放海洋,鼓勵民眾向海前進。海委會表示,這二年來已檢討,解除七處海岸管制區、解禁近170公里海岸線,並開放開放112處友善釣點,預計今年再開放五處,同時也建立海洋遊憩風險資訊平台(GO OCEAN),提供各類海域遊憩活動建議。

蔡清標:「海洋三法」進度無礙 有望今年完成立法

社會高度關注海洋三法的進度,5月中旬立法院內政委員排審《海洋保育法》草案,法案看似迎來曙光,但卻因行政院未將草案送入立院,委員會未能完成法條討論;《海域管理法》草案去年12月預告後,卻石沉大海,《海洋產業發展條例》草案也遲遲不見新進展。

蔡清標解釋,政院版《海洋保育法》、《海洋產業發展條例》草案已完成各部會審查,預計很快就可以送行政院院會議審議、通過後送進立法院。而《海域管理法》草案也已送到行政院,正進行部會意見審查中。

蔡清標強調,海洋三法的進展沒有問題,各部會溝通也一切順暢,政院將在近期開會,希望今年就可以完成立法。

環保署淨海工作 兩年清出13.8萬噸海洋垃圾

環保署說明,全國海岸線總長約1988公里,行政院整合九個中央部會、15個機關,明確界定海岸權管單位,與19個臨海縣市地方政府合作建立清理機制。光是在2020年推動首年,將長年堆積的廢棄物大量清除,就清出9萬噸垃圾,去(2021)年也清出4萬多噸。

統計至去年底,全國清出約13.8萬公噸海洋垃圾,其中海岸垃圾占六成、約8.2萬噸,港口垃圾3萬噸(22%),河川攔除垃圾2.3萬噸(17%),海底約0.3萬噸(2%)。

環保署環管處長蔡玲儀說明淨海成果。圖片來源:行政院提供

環保署環管處長蔡玲儀說明淨海成果。圖片來源:行政院提供

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處長蔡玲儀表示,除了清理海洋垃圾,同時也在進行廢棄物源頭減量工作。如推行「刺網實名制」,規範刺網漁業漁具應標示漁船編號,流失必須通報,目前國內5200多艘作業漁船已100%完成標示;另外也建立「港內廢棄物暫置區」,將海上作業產生的廢棄物及廢棄漁網具帶回岸上。

至於養殖漁業的保麗龍浮具,環保署表示,近兩年推動改良浮具,去年底已完成更換11.7萬顆,對照國內約有19萬顆保麗龍浮具,替換率已達60%,目標在今年底達成90%,約替換17.7萬顆。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