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人不是在抓寶 黃金蝙蝠館培育公民科學生力軍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這群人不是在抓寶 黃金蝙蝠館培育公民科學生力軍

2022年10月25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 雲林報導

遠離都市塵囂的雲林縣水林鄉,傍晚時間出現手持手機、四處走動的人群——難道是稀有寶可夢出沒嗎?他們抓的寶物,其實是看不見、聽不到的蝙蝠「聲音」,宛如抓寶遊戲,等待著突然在手機上「現蹤」。這群人是追尋蝙蝠聲音的人。場景則是位於黃金蝙蝠館,工作坊中的公民科學家,傍晚出動執行蝙蝠錄音調查。

傍晚時分是蝙蝠出沒的時候,工作坊中的蝙蝠公民科學家也在此時出動執行錄音調查。攝影:陳昭宏

傍晚夕陽下,這群人不是在抓寶,而是工作坊中的公民科學家出動執行蝙蝠錄音調查。攝影:陳昭宏

不若同樣是夜間出沒的螢火蟲、蛙類容易目視察覺,蝙蝠調查另有方法,有捕捉也有超音波錄音。然而,大費周章架網捕捉,卻可能整夜都找不到一隻。超音波錄音更是要一直盯著螢幕,不符合許多人腦海中「親近自然」的期待。「你看不到、摸不到,很難實際發現它可愛的地方。」黃金蝙蝠館科學顧問、台師大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黃俊嘉告訴記者。

看不到、聽不見 誰人關心小小蝙蝠? 公民科學家調查不懈注暖流

走訪雲林黃金蝙蝠館,台灣蝙蝠公民科學家的搖籃,推廣之路走來並不容易。黃俊嘉認為,其中一大關鍵弱勢就是:「絕大多數時間,你是看不到、聽不到(蝙蝠)的。」

蝙蝠目視調查不易,架設豎琴網捕捉蝙蝠、確認有哪些物種,也是蝙蝠調查的方式之一。攝影:陳昭宏

因為目視不易,架設豎琴網捕捉也是蝙蝠調查方式之一。攝影:陳昭宏

捕捉後的蝙蝠,必須餵食之後才能野放。攝影:陳昭宏

捕捉後的蝙蝠,必須餵食之後才能野放。攝影:陳昭宏

一般在野外見到蛙類、鳥類、蝴蝶,拍照上傳公民科學網站「iNaturalist」,鑑定物種、留下調查紀錄一舉完成,民眾很容易獲得成就感。但說到調查蝙蝠,還要先花時間錄音、學習分辨不同種類蝙蝠的聲波圖⋯⋯黃俊嘉感嘆,成就感是回到家、打開電腦才發生。黃金蝙蝠館館長張恒嘉跟著補充,聲音分析絕對不輕鬆,新手學員遇資料量大、不熟鑑定時,「錄一個小時,分析花的時間可能是一整天。」

儘管無法近距離接觸蝙蝠,黃俊嘉以自身教學經驗指出,許多民眾光是手機上第一次出現蝙蝠的叫聲,就興奮不已。

比較高的花費也是公民科學的挑戰之一,「我在當碩班學生的時候,最便宜的蝙蝠偵測器加軟體少說也要20萬左右。」黃俊嘉說。

隨著科技進展,已有輕便、便宜、可搭配手機的錄音器材。蝙蝠館提供給學員的10台蝙蝠錄音器「EMT 2」,一台要價1萬元上下,可以搭配免費APP、電腦分析軟體使用。黃俊嘉形容,這對於專業研究者無疑是「黃金時代」,但對有興趣投入公民科學的民眾來說,花費依舊不低。

張恒嘉觀察,黃金蝙蝠館辦過那麼多場聲音調查工作坊,後續參與進階課程的學員並不多,很多留下來的人,也是擁有生態背景的專業人員。不過,即使是進階課程,仍不乏熱情滿滿的民眾。

市面上已有價位較低、更為輕便、方便的蝙蝠錄音器。攝影:陳昭宏
市面上已有價位較低、更為輕便、方便的蝙蝠錄音器。攝影:陳昭宏

國中一年級就愛上蝙蝠的學員陳瑩曜,本身是社會科學背景,憑著一股對蝙蝠的熱情,在工作之餘參與了六次工作坊,而他決定掏腰包買下EMT 2的契機,是某次在自家神明廳驚見蝙蝠,也開啟了後續的蝙蝠調查之路。

蝙蝠調查困不困難?陳瑩曜笑著說:「其實還好啦!」住在台中的他,平日沒事就在綠川、柳川、梅川散步調查蝙蝠,很多人不知道城市近郊也有蝙蝠,但對陳瑩曜而言,找尋這些蝙蝠夥伴的蹤跡,是一件很日常、輕鬆的事情。

北美也有追蝙蝠的人 素人和科學家搭擋 為蝙蝠保育出力

每回辦理工作坊都盡量挑選沒去過的地點,黃金蝙蝠館表示,目的除了是培訓公民科學家,一方面也透過民眾之手,累積更多蝙蝠資料。

不過,黃俊嘉也坦言,目前的蝙蝠公民科學進程中,民眾蒐集的資料可能還難達到學術要求。也因此在全球最大的蝙蝠聲音開放資料庫「ChiroVox蝙蝠聲音圖書館」上,台灣目前能貢獻資料的,通常是專業研究者及保育人士,張恒嘉、黃俊嘉都是其中一員。

豎琴網捕捉到的蝙蝠,經過記錄及餵食後就會野放。攝影:陳昭宏

豎琴網捕捉到的蝙蝠,經過記錄及餵食後就會野放。攝影:陳昭宏

「但這是陣痛期,可能幾年後就沒問題了。」黃俊嘉強調。

國外亦有頗為成功的蝙蝠公民科學案例,以加拿大、美國為範圍的「北美蝙蝠監測計畫」(North American Bat Monitoring Program, NABat),發展出一套屬於北美的標準化監測指引,吸引許多科學家、民間蝙蝠科學社群加入,為蝙蝠聲音資料庫出力。

黃俊嘉說,民眾參與蝙蝠調查仍大量仰賴既有資料,專家的指引更不可或缺,NABat嚴格講起來還是「半公民科學」計畫,仍有許多專家參與其中。但他強調,正是透過公民和專家的雙向協力,NABat才能有效蒐集到大量、又滿足研究標準的資料。

張恒嘉表示,目前蝙蝠館、學界都還在努力透過簡單的方式,帶領更多人走進蝙蝠世界,下一步是增進公民科學家能力,讓資料蒐集更具學術水準,蝙蝠館也開發更有趣、直觀的蝙蝠調查教材,預計明年度的蝙蝠調查工作坊就會採用。

黃金蝙蝠生態館每年4至8月舉辦蝙蝠「蝙蝠錄音調查工作坊」,有興趣的民眾可以關注蝙蝠館網站臉書粉絲專頁,把握成為蝙蝠公民科學家的機會。目前蝙蝠館正在舉辦「乘載永續的時光屋-蝙蝠屋特展」特展,即日起至2023年3月26日,民眾都可以在蝙蝠館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蝙蝠屋

作者

陳昭宏

探索矇矓中開展的世界、滲透身體的網,與身體和環境結盟,共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