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4 18:29
風速達17級的颱風山陀兒直搗高雄,導致不少行道樹被吹倒。樹木醫師詹鳳春向《環境資訊中心》表示,經過7月凱米颱風以及山陀兒颱風,高雄人行道上不少倒樹均是連根拔起,認為是植栽穴太小,而重鋪路面時又把樹根切斷,增加倒樹危機。但只要把握「扶樹」的黃...
2024-10-03 16:56
香港被譽為「候鳥天堂」,但因高密度發展加上大量玻璃建築物,成為候鳥死亡陷阱。保育團體「香港觀鳥會」於上(9)月底發表《香港鳥撞玻璃報告2022-2023》指出,309個鳥撞個體近三成為保育物種,且逾九成個體被發現時已死亡。報告同時發現,高樓...
2024-10-02 17:18
台灣近年於西部海域積極推動離岸風力發電,在環評審查過程中,開發單位承諾配置觀察員,以降低對海洋生態影響。在台灣稱為鯨豚觀察員(Taiwan Cetacean Observer,TCO)。
然而,TCO並無法規規範,其職位只因離岸風場開...
2024-10-02 17:24
2019年,台灣首批50名鯨豚觀察員登船。他們抱著雄心壯志而來,風光加入離岸風電大建設時代,被期待扮演好守護鯨豚的最後一道防線。
當時,我們與第一批鯨豚觀察員一同出任務,看見制度的潛在問題;五年後,我們再次檢視卻發現,問題不但...
2024-10-02 17:18
離岸風場涉及海域開發,人們出於對乾淨能源的需求,多少會打擾到鯨豚。守護鯨豚的,除了站在海景第一排的鯨豚觀察員,還有一直在地方公聽會、環評審議會中默默耕耘的環團代表。
可是,在環境部的環評大會上,每人只有短短3分鐘表述,還不知道一些非生...
2024-10-01 14:58
環境部於9月30日公告新版「空氣品質標準」,加嚴各項空氣污染物標準,其中細懸浮微粒(PM2.5)的年平均及日平均濃度限值,由原本的15及35微克,加嚴至12及30微克,年平均限值成亞洲最嚴格。空氣污染防制區也改採「站站達標」。明(2025)...
2024-09-25 18:01
《國土計畫法》將於明(2025)年5月全面實施,但至今仍有9個縣市尚未繳交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並且皆為泛藍執政縣市;上週(18日)則有22名綠營立委召開記者會,要求延展上路時間。
對此,多個民間團體今(25)日於立法院外舉行記者會,質...
2024-09-25 11:16
台灣四面環海,但海岸受人為活動及地形影響,易堆積海廢。國立中央大學開發AI技術辨識海廢種類,能夠以無人機拍攝高解析度影像,分析三種海廢的組成、分布及數量;海保署亦與相關團隊合作。不過研究團隊於24日「海洋廢棄物國際研討會」上坦言,礙於經費少...
2024-09-12 17:56
蚵殼也能變成露營煮食神器!台灣俗稱蚵仔的牡蠣,是台灣具重要經濟價值的貝類水產,採肉後殼可循環再用。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把蚵殼粉製成自發性加熱包,2分鐘後即可使外盒水溫升至90℃以上,為調理包加熱,適合軍用或露營咖在戶外使用,甚至可成為防災包裡的...
2024-09-03 09:37
海洋保育署位在高雄的辦公室離海有點遠,員工只能在頂樓「遠眺」大海。新任海保署署長陸曉筠仍保留著國立中山大學的教席,其辦公室屬於「海景第一排」,外頭就是海浪和風的交響曲,她覺得舒爽療癒。
陸曉筠並非主流定義上的「海女」。她在台北長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