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鳥類窗殺 香港民間首份鳥撞調查 韓國修法管建築玻璃設計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防鳥類窗殺 香港民間首份鳥撞調查 韓國修法管建築玻璃設計

12月4日世界野生動物保育日

2023年12月04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袁慧妍報導

台灣鳥撞窗殺問題漸漸引起民眾關注。事實上,幾十年前北美地區已有不少研究及倡議。亞洲起步較遲,台灣、中國、香港政府方面尚未有大型研究調查或立法方向,防鳥撞、窗殺倡議主要仍由民間推動。

據民間團體「香港觀鳥會」今年3月發表的首份鳥撞調查顯示,2022年9月至12月間,91%的個體被發現時已死亡,當中有七種保育鳥類遭窗殺;中國大陸的民間調查則發現,鳥撞主要發生在周圍幾乎沒有植被的建築或水面附近。韓國則在今(2023)年6月實施新規,公共新建建築物玻璃設計須增加「可見圖案」(visible patterns)防止鳥撞。

2022年10月11日,香港美孚港鐵站的一宗矛斑蝗鶯鳥撞玻璃個案。矛斑蝗鶯是香港不常見的過境遷移鳥,在中國被列為近危物種。圖片來源︰香港觀鳥會

香港4個月內七種保育鳥撞玻璃 中國春秋兩季記錄190宗鳥撞

香港觀鳥會於2022年9月至12月期間,每月巡查五個潛在「鳥撞黑點」包括市區及大學校園,以及收集公眾自行呈報個案的平台「全球鳥撞地圖」資料庫數據,並於今(2023)年3月首次發布「香港雀鳥撞玻璃監察報告」。

數據顯示,四個月內共錄得196隻鳥撞個體,包括179隻死亡、17隻受傷;當中有七種、共九隻屬保育級別物種,包括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在中國大陸屬二級保育的鷹鴞、藍喉歌鴝,及「近危」的矛斑蝗鶯;香港本地屬關注物種的小蝗鶯、黑鳽與藍歌鴝。而在38種鳥撞紀錄的鳥種中,68%是候鳥,11月發生多宗集體鳥撞事件,估計與秋季遷徙有關。

2022年9月至12月期間香港觀鳥會記錄的鳥撞個體所屬科和數量。圖片來源︰香港觀鳥會

在香港美孚港鐵站的玻璃發現的鳥撞拓印,即在玻璃表面留下羽粉、羽毛或排泄物。圖片來源︰香港觀鳥會

在中國,昆山杜克大學也於2021年聯合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守護荒野等生態友好機構,發起「全國防鳥撞行動網絡」調查,在數百名志工或團體的協助下,於2022年秋季及2023年春季執行多次鳥撞調查,涵蓋中國1041棟建築,並於9月發表報告。

在兩季調查中,志工分別發現120宗及70宗鳥撞事件。調查顯示,隨玻璃面積增加,鳥撞的概率同時增加,且鳥撞主要發生在周圍幾乎沒有植被的建築或水面附近。2022年秋季,鳥撞較多發生在建築物東面(31%)及南面(27%),2023年春季則較多為建築物東面(29%)及北面(29%)。秋季鳥撞主要集中在多層建築或高層建築;春季則較多是低層建築。鶲科、鶯科、鶇科發生鳥撞的頻率較為顯著。

今年10月,科技集團騰訊在深圳總部濱海大廈外側玻璃幕牆黏貼一面兩層高樓的防烏撞波點貼模;而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亦將進行全中國多棟自建大樓的鳥撞研究,數據會交予「全國防鳥撞行動網絡」。圖片來源︰擷取自騰訊微博網站

收集窗殺資訊有限

過往,香港也報導過不少疑似窗殺事件,但當時未有整合數據分析。例如,2014年11月《明報》報導,在旅遊區旺角朗豪坊大型幕牆下,發現15隻香港常見雀鳥白頭鵯的屍體;2021年底《香港01》報導,觀鳥會在美孚港鐵站西鐵大堂玻璃窗上,發現至少七個疑似鳥撞的痕跡。

香港觀鳥會保育主任黃雪媚於1日接受《環境資訊中心》訪問時表示,北美地區關於自然環境及鳥類保育的研究和發展,幾十年前已起步,反觀亞洲其他國家或地區,不論台灣、中國、香港,近幾年才開始由民間進行研究和收集數據,各個場域單位或企業則以自主方式,加設防撞貼膜去防止鳥撞。

2022年10月25日在香港觀塘的黑鳽鳥撞報告。這隻屬香港「本地關注」物種的黑鳽(台灣常用名為「黃頸黑鷺」),是香港稀少的過境遷移鳥。圖片來源︰利承謙/香港觀鳥會

她解釋,香港民間團體觀鳥會、救援單位嘉道理農場、接獲通報的香港政府單位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1823熱線,雖各自都有處理鳥撞窗殺個案,但未有合作整合數據分析。又以漁護署為例,「他們比較是以(預防)禽流感的方向處理鳥屍」,對其他死因的具體資訊不多。

明(2024)年初,香港觀鳥會將發布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全年鳥撞數據分析,不過黃雪媚也指出,數據現階段有侷限性,例如較多資料是來自民眾工作地點,「新界新落成低密度樓宇的個案未能有效接觸到」,期望會收到來自全港不同區域的數據。

2022年12月3日,香港北角AIA Tower記錄到10隻栗頸鳳鶥疑似集體推玻璃致死。圖片來源︰Tang Ho Fun/香港觀鳥會

韓國修法 6月實施防鳥撞措施

加拿大一年約有1600萬至4200萬隻鳥類遭窗殺,美國則有3.65億至9.88億隻。早在2013年,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法院已確認鳥類窗殺是違法;美國紐約則於2019年通過法案,規定新大樓或翻新建築物距離地面75英尺(約22.86公尺)以下、及綠色屋頂上方12英尺(約3.66公尺)的九成外牆或立面,須使用「鳥類友善」設計。

在韓國,國家生態研究所一項研究顯示,在2017~2018年調查期間,每年約有800萬隻野鳥死亡,其中765萬隻為窗殺,近23萬隻為飛入透明隔音牆而死。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環境部去年6月修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法》(Wildlif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ct)實施令,納入防止鳥類碰撞的措施,公共機構新建造的玻璃牆和其他透明結構,應包含「可見圖案」防鳥撞,亦規範平行線圖案的厚度、間距、圖案直徑等,新修訂於今年6月生效。

如香港要推動立法規管建築物玻璃?黃雪媚評估,最少要有三年較完整的數據庫,才有政策倡議的基礎,「可能我們暫時也沒法一步跳到立法階段。外國也是先透過民間醞釀,幾十年後才立法。香港、中國大陸近年是由一些學者或鳥類愛好者發起民間調查,台灣可能比香港早起步了。」

香港觀鳥會保育主任黃雪媚呼籲民眾提供鳥撞資訊,完善香港鳥撞調查。圖片來源︰香港觀鳥會

作者

袁慧妍

喜歡上山下海。從山山水水裡看見別人,也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