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嚇飛百萬隻鳥 學者建議:燈光取代爆破、設禁止施放區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煙火嚇飛百萬隻鳥 學者建議:燈光取代爆破、設禁止施放區

2024年06月13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李明真 編譯;陳文姿 審校

絢爛煙火照亮黑空,是冬季跨年與夏季慶典的美好回憶,但一聲聲低沉的爆炸聲響與瀰漫的煙霧,讓夜晚已棲息的鳥驚醒高飛,有的盤旋數小時,耗掉珍貴的體力,有的因此陷入危險、甚至死亡。荷蘭學者展開研究,希望能減少鳥的傷亡。


煙火照亮黑空,爆炸巨響讓夜晚休息的鳥驚飛,有的飛行數百公里遠,有些盤旋數小時,耗掉寶貴的體力。圖片來源:pxhere

煙火鳥驚飛  10公里外仍有影響

2021年,羅馬跨年煙火的夜晚,地上發現數百隻椋鳥屍體。國際動物保護組織(OIPA)研判是街區施放煙火或鞭炮造成,死因可能是恐懼高飛後互撞、或撞上窗戶、電線,或是死於心臟病。

每年的跨年夜期間,剛好有鳥群在德國北部、丹麥和荷蘭過冬、休息。正常情況下,牠們會在同一個水域休息幾晚,減少飛行距離,以保存能量。為更精確掌握煙火的影響,跨國研究團隊以GPS追蹤300多隻雁鴨,發現牠們受到除夕煙火驚嚇後,可能會不停地飛行500公里,加速逃離人類居住區。

研究還發現,煙火後12天,牠們的覓食量增加了一成而且飛行距離變短,推測可能是跨年夜耗掉過多能量,需要休息並補充能量。另一可能是竄飛跑到不熟悉的地區,要花更多時間覓食。這篇研究於2022年發表於國際期刊《保育通訊》(Conservation Letters)。

2023年,阿姆斯特丹大學生態學家胡克斯特拉(Bart Hoekstra)也發表相關研究,他採用的是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KNMI)的氣象雷達資訊與荷蘭野外鳥類學中心(Sovon)的鳥類調查數據。他發現,跨年煙火剛施放時,在登海爾德(Den Helder)和赫爾維尼(Herwijnen)附近就有近40萬隻鳥被嚇飛,而且距離煙火施放處愈近,影響愈大。

研究指出,煙火施放處附近,飛起的鳥比起平時多了1萬倍至10萬倍。距離煙火10公里內,仍增加了10倍。平均而言,施放時空中的鳥是平時的1000倍。


除夕夜晚(NYE, 紅色)與五個平常夜晚(藍色)飛行的鳥類密度(每平方公里鳥類數量)與煙火距離的關係。圖片來源:胡克斯特拉/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無聲勝有聲 燈光依舊絢爛

荷蘭境內約62%的鳥類棲息於距離人類活動區域2.5公里範圍內。胡克斯特拉指出,飛行需要消耗許多能量。在寒冷的冬季,應盡量減少對鳥類的干擾,特別是在許多大型鳥類過冬的開闊區域。

他解釋,在森林和半開闊棲地,山雀和金絲雀等小型鳥較不會因煙火而飛太遠。大型鳥則會在施放大量煙火後,飛到數百公尺高,甚至長達一小時。牠們可能因寒冷天氣或驚慌亂飛而受傷。

研究團隊建議,最好在大型鳥類的棲地附近設立禁放煙火區,在森林週遭光線和聲音傳播較慢的地方設立較小的緩衝區。施放煙火應盡可能遠離鳥類,最好改為無聲音的燈光秀,例如無人機表演或沒有爆炸聲的裝飾性煙火。

參考資料

※ 本文由行政院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補助廣告經費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李明真

熱愛語言,也熱愛翻譯,期許能透過文字的力量,為萬物和平貢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