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空纜車的隱憂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貓空纜車的隱憂

2007年07月18日
作者:張森田(文山新願景促進會理事長)

貓空纜車由法國POMA公司承建,歷經1年2個月工期,耗資10餘億元的貓空纜車,最早傳出今(2007)年4月就要開張,後來又說延到6月份,最後終於在7月4日上午由台北市前後任市長馬英九、郝龍斌剪綵儀式中,於下午2點正式攬客上路。筆者忝為在地NGO社團成員一份子,長期關懷社區公共議題,對於貓纜帶來人潮上山後,將可能對指南山城造成之人文生態、交通生活秩序、環境衛生等的衝擊極度關心,因此纜車開幕當天上午就迫不及待搭乘小型公車上山,想親自對實況過程作一觀察。

12點整抵達貓空纜車站時,適逢馬前市長、郝市長在官員、民代陪伴下搭遊園車遊園回來,剛下車就並被媒體包圍並接受訪問。隨後兩位前後任市長、官員、貴賓、媒體記者等一大票人,再度登上下山的纜車,急著要折返動物園站還有活動待進行。

郝市長和馬前市長日正當中,暑氣迫人,6-8人坐入一個通風不良的車廂中,實在悶熱難耐。偏偏此時控制系統又出了連串的狀況,一趟只需要20分鐘的行程,走走停停,費了將近40分鐘才抵達動物園站。有關開幕巡禮及狀況不斷、貓纜在最後一刻的準備工作還在進行中、嘗鮮搶頭香的民眾一早趕到現場苦等之類的花邊新聞,媒體、尤其是電子鏡頭報導已多,不擬贅述,不過,卻極想嘗試就這條馬前市長引為得意政績的貓纜,來談談它未來可能的發展和面臨的問題。

貓纜的架設,它原始的用意是想改善指南山城的交通,並兼及遊山賞景,不過它最重要的當然是要呈現馬前市長的魄力和政績成效,因為他最被批評的就是這個罩門。指南山城原是完整的張氏社區,當地居民七八成都姓張,民風純樸敦厚,以產鐵觀音茶著名。只是二戰結束後,有一段時間茶價大幅滑落,因而沈寂了很長的一段歲月。1970年代台灣工商業開始繁榮,山上的年輕人紛紛外出謀生,而留下年長者固守著家園。

但從1980那年起一切有了改變,在李登輝前市長主政下,將山城規畫為觀光茶園,結合休閒、遊憩功能,人潮才開始湧入山區。違章土雞城也就在此時不斷滋長,最多時期幾近有百家之多而盛況空前。這時,每逢假日人潮、車潮把狹小的山區擠得水洩不通,連轉圜餘地都沒有。之所以規畫纜車上山,當務之急就是在解決當年這樣擁擠的山區交通。

不過,滄海桑田,這座郊區的觀光茶園固然因品茗、土雞城之興起熱鬧一時,但是經過20年歲月的淘洗,榮景已難以為繼。原因是當地景觀雖然清新可人,但也不敵人們喜新厭舊的心態,而較能吸引人潮的茶園風光,則在土雞城較有賺頭下,茶農就放棄種茶而經營土雞城,導致如今所謂觀光茶園,已是空有茶園之名,而不見茶山空靈美景。另一讓山區蕭條、沒落的因素,是商家殺雞取卵的作風。

土雞城菜淆不具特色,價格卻一再調漲,比較市區餐廳所提供之美食佳餚,消費金額實在高的離譜,而且環境衛生,場地因屬違規營業,一切條件都談不上。因而,目前狀況除非是例假日,平常時日已少見遊客蹤跡;縱然是假日,哪種車水馬龍、人生鼎沸的盛況也早已煙消雲散,榮景不再。此種情景,以貓纜作為改善當地交通的理由其實是十分牽強的,反而是大旱望雲霓的商家正企盼貓纜可為其帶來新一波的人潮上山,以挽頹勢。

另一讓人感覺憂慮者,為市政府為導正違規營業現況,必然制訂較嚴格之管理規範,舊商家欲持續經營餐飲業者,則必須符合該規則之規定,惟其所訂之條件,並非人人得以就地合法,因而其條件不足者,將只得選擇販售土地權利而搬離其土地,取而代之者,即為商業資本之進入,如此劣幣驅逐良幣結果,勢將造成當地人文生態之質變,因世代業主愛土地、命運與共之情,絕非重利商人所可比擬。

為避免讓上山遊客到山區無處可去,市政府安排十幾部遊園公車不停繞行山區,用心雖然良苦,但是園區幅員狹小,且無特殊佳景可賞,久之亦必難以持續。市政府並未禁止民眾開車上山,如今又多了遊園公車遊走狹窄山區道路,其擁擠、行不通的窘境可以預期。如今油價高漲,台灣已被列入世界暖氣排放第三名之林,如此製造廢氣,環境污染,恐亦得不償失。

貓纜上山,其改善交通問題之初衷原即不存在,可賞之景亦乏善可陳,在未經翔實效益評估下,就冒然投入巨額公帑純為建設而建設,這波熱潮一旦過後,貓纜就只淪為政治人物爭取大位的唯一工具而已,身為頭家的台北市民門,你真的可以沒有意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