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溼地 國土的哨兵 | 環境資訊中心

海岸溼地 國土的哨兵

2010年02月05日
作者:廖靜蕙

2010年國際溼地日特別關注了溼地匯碳的潛力,在全球對抗暖化與氣候變遷之際,逐漸嶄露頭角,被視為一種解方。然而,反面來看,全球暖化也同樣威脅著溼地的存在,特別是海岸溼地。如果這是一場對抗氣候變遷的戰爭,無疑地,海岸溼地扮演著哨兵的角色,當海岸溼地失守,下一步人類的產業、居住之地甚至生命,都將赤裸地面對這場殘酷的戰爭。我們不可不知海岸溼地的重要性。

海岸溼地,顧名思義,必然是靠海的溼地。四面環海的台灣,原可以被海岸溼地包圍。台灣常見的海岸溼地型態包括河口區及下游泛洪平原之紅樹林或草澤(如無尾港溼地)、潟湖(如七股溼地)、近海淺灘(高美溼地、大城溼地)、荒廢魚塭、沿海水田以及超抽地下水造成的地層下陷、海水倒灌或雨季嚴重積水而長期休耕、廢耕、棄養而形成的草澤區等,都屬於海岸溼地。

而海岸溼地的存在,更創造了多元豐富的價值,例如,滋養魚貝等具生態價值與經濟效益的漁產、提供鳥類棲息地、溼地植群可抑浪及固土,有效的防風護岸、蓄水與淨水等功能,可說兼具漁產、遊憩等經濟價值,亦具防洪、調節地下水、淨水、庇護野生物等生態功能,難怪能與森林、海洋同被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

然而,台灣海岸溼地,尤其是西海岸,正面臨極度的破壞與開發壓力,山林開發後引發的土石流、河川砂石的濫採、海岸不當的開發與整治、污廢水的排放等等,使得眾多沿海的漁農地飽受污染、地層下陷、洪氾淹水、鹽化之苦而終至荒廢。這些開發所產生的碳排,也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因,而全球溫室效應又導致海水面上升,台灣西部沿海環境面臨沉重的壓力。

由此可見,溼地一方面作為全球暖化的解方,卻又因開發而逐漸流失,而開發造成的溫室效應不但失去守護者,更因此導致溼地更快速消失。以身體來比喻台灣,如果溼地是捍衛身體的白血球,開發便有如超級病毒,超級病毒不但吞噬白血球,更帶來更多的併發症。

張睿昇、戴昌鳳〈全球變遷對海岸溼地的衝擊與生物群聚的應變〉提及,如何將荒廢之地恢復生機,防止溼地的嚴重流失,立即進行海岸溼地保育的規劃是迫切的工作。

全球暖化對海岸溼地的影響

在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張睿昇、戴昌鳳教授2004年發表的文章〈全球變遷對海岸溼地的衝擊與生物群聚的應變〉指出,在過去的100 年間,全球的海平面上升了10 至25 公分。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Change, IPCC)所建立的的生態模式推估,從現在起至2100 年海平面大約會上升50 公分。

而海平面持續上升的結果就是增加沿岸海水深度,同時造成沿海陸地與河川接近河口地區的鹽度上升。海岸溼地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另一個衝擊,便是具有較高鹽分的海水入侵河流及海岸溼地的土壤中,不僅造成地下水體的鹽度增加,也造成土壤的鹽化,也就是土地荒漠化。

在狂野的氣候表現下,海平面上升將對沿岸的陸地,特別是棲地與屏障已經受到侵蝕的地方產生更嚴重的破壞,全球變遷的結果將導致沿海,包括了紅樹林與鹽澤等生態系統,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態浩劫,同時嚴重影響人類的活動。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變遷中一個重要議題,而且將持續衝擊到沿海溼地的生態;而海岸溼地要維持長久,則取決於氣候與人為干擾間交互作用的結果;特別是人類對待海平面持續上升問題的重視程度,以及人類是否持續開墾沿海溼地造成資源大量耗竭與污染而定。

從七股潟湖看台灣海岸溼地

位於台南縣的七股潟湖,佔地數千公頃,是台灣最大的潟湖,孕育了豐富自然生態,成為水鳥與魚蝦貝類的天堂,珍貴的黑面琶鷺,每年也會到這片潟湖來渡冬。此地如此珍貴美好,讓台灣生態保育交出亮麗的成績單,也成為台灣重要的精神象徵。2009年隨著台江國家公園的成立,此地也將成為國家公園的範疇。然而,不斷的流失沙洲,正在吞噬這塊荒野天堂。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數據顯示,30年來,七股潟湖離島的網仔寮汕平均每年退縮28公尺。經過換算,今昔的「兩邊」距離差距約有8百多公尺遠。而沙洲流失的原因,除了自然氣候變遷外,人為的公共工程影響也不小。此外,因為沙洲的流失,加劇現存沙洲的土壤鹽化,造成早年種植的防風林植物死亡,如此一來沙洲消退的速度將更驚人。

七股潟湖台灣的神聖的生態殿堂,列入國家公園之後,未來可預期不再有人為的開發干擾,然而仍須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週邊地區的開發,以及西部海岸源源不絕的溫室氣體,也還在頻頻招手。雖然環保團體以及中央政府不斷在當地努力,根本的保育政策的制定落實,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沙洲或許繼續流失,但我們期待更趨於緩慢,回到自然的節拍,沒有人為因素來調快它!

參考資料:
1. 溼地的分類
2. 台灣海岸溼地之類型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