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價幾何?彰顯經濟價值 保育無價生態(二)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價幾何?彰顯經濟價值 保育無價生態(二)

2010年08月24日
作者:張明薰

編按:環保經常被企業和政府視為經濟展的阻撓,白海豚必須為國光石化轉彎,農民必須為科技園區開發案放棄生活耕作一輩子的土地。對環境極度漠視的粗糙思維來自對生物多樣性價值的盲目。如果要與政府或企業家對話,就得用他們能聽懂的語言。光談生物多樣性的學術價值與精神價值是沒有用的,必須把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估計為有形資產,才能掌握更有力的談判籌碼。

過去我們對生態系統價值的估計都不是從整體的觀點來計算,而是把各種自然界的資源分門別類,當作各種孤立的資產。伐木業者眼中看到的不是一座森林,而是一呎若干價錢的板材,土地開發業者眼中看到的不是一片充滿生機與人文景觀的田野,而是一坪多少錢的利潤。

以這樣的計算方式,3000公頃的雜木林若蓋成工廠,成本完全不包括摧毀那片雜木林的損失。若工廠用水會影響民生用水的供給,那就另外蓋一座水庫吧。當然,美麗的山谷景緻或稀有物種的消失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算出山谷可蓄積多少立方公尺的水,是否足以應付工廠每日消耗的水量。這就是從工業革命以來的資本家計算自然資源的方式。

這樣的計算方式完全忽略了生態系統的存在,所有的動植物、微生物、牠們之間的互動、以及包含在其中難以想像的未知,在開發過程中都成了廢棄物,造成難以估計的糟蹋和浪費。

別浪費老天爺的禮物

重視生態系統的價值是國際趨勢。200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持的「生態系暨生物多樣性倡議計畫」(TEEB)出版了一份報告,經由一百多位科學家、經濟學家等專家的努力,收集了世界各地約一千一百多項對生態系統的研究,分析出自然界提供的各項「服務」,包括穩定的大氣、潔淨的水、吸收碳排放、土壤熟化、廢棄物處理、營養元素循環、遺傳資料庫等等,專家們的意見是,如果各國決策者將生態系統服務納入國家及國際投資策略時,很可能會獲得更高的投資報酬率。

舉例來說,保育12000公頃的紅樹林大約耗資一億美元,但是可省下超過7億元的堤岸維修費用;如果擴大海洋保育範圍,增設保育區和監管機制的投資大約是4、500億美元,但是漁獲量會增加、觀光會發達,珊瑚礁脈可減緩風暴對海洋的侵襲,算起來每年的利益可達到4、5兆,高達投資成本的100倍。這份報告並估計,投資紅樹林和林地復育的報酬率可達40%,投資熱帶雨林則是50%,投資草原甚至可高達79%。

反過來說,要是提供這些服務的生態系統被破壞了,我們對這些服務的依賴卻仍然存在,我們還是需要乾淨的水、能分解廢棄物的土壤,為了彌補破壞環境而失去的生態系統服務,我們還得開發昂貴的替代方案。就算擁有足夠的科技水準,代價卻非常昂貴,一點都不划算。在這種前提下發展的科技,只是徒然浪費自然資源的無謂舉動,就像咬著尾巴的小狗一樣,陷入自我殘害的循環。

三千弱水之一瓢

在TEEB的這份報告中也指出,在未來的經濟發展策略上,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服務是關鍵性的自然資產。許多經濟領域對健康的生態以及生物多樣性高度依賴,除了農業、林業和漁業外,還有製藥業、生物科技業、食品業等,粗略估計這些依賴生態服務的產業,擁有超過上千億美元的市場。同時撰寫報告的專家也提到,目前尚未確認整個生態系統所能提供服務的潛力,已估計的部分只是九牛一毛。

生態系統服務與生物多樣性有極大的關聯。生物多樣性涵蓋了基因層次到生物圈層次,有愈來愈多的科學證據指出,生物與環境之間多樣而有機的互動比物種多樣性本身更能增進生態系統的運作,例如土地生產力、對擾動或侵害的恢復與適應等。從吳文桂老師發現的蛇毒秘密,我們窺探到這複雜世界的一個小角落。但是要怎樣將生物多樣性所提供的價值量化,卻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首先,生物多樣性是個多層次的概念,因此也有許多種描述與測量的方式,有些針對單一的部分,有些則複合幾種不同的多樣性程度。其次,目前許多關於生物多樣性的資料無法互通。舉例來說,目前許多資料都是調查大範圍的生物多樣性,如各大洲的物種豐富度、較大的動植物群落等,在較小尺度的地理範圍就不適用了。或者某些資料是為了特定目的而蒐集的,無法適用於估計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儘管生物多樣性的程度和生態服務的彈性、質與量是正相關,但是在不同的生態服務項目中,生態內部的互動與關聯的型態、強度及衡量生物多樣性的方式都有相當大的變異。因此目前還無法精確評估生物多樣性所扮演的角色,同樣的,對於生物多樣性減少會對生態造成怎樣的衝擊,我們一樣無法評估。(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