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阻沙屏障 遏制兩大沙漠「握手」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人工阻沙屏障 遏制兩大沙漠「握手」

2010年08月29日
摘錄自2010年8月28日新華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總投資4.8億元的大型人工阻沙生態屏障,日前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啟動實施,它將以上百萬畝林帶來遏制巴丹吉林沙漠與騰格裡沙漠的「握手」之勢。

由於氣候乾燥、大風肆虐、人類活動等影響,橫貫阿拉善盟的巴丹吉林沙漠邊緣梭梭林等植被面積持續減少,黃沙以每年15米至20米的速度南侵、向騰格裡沙漠靠攏,使巴丹吉林沙漠與騰格裡沙漠形成3處明顯的「握手」地帶。

這項工程主要採取生物固沙與工程固沙相結合的措施,在兩大沙漠之間封沙育林96萬畝、人工造林40萬畝、機械壓沙12萬畝,最終將以封沙育林帶、人工生態綠洲帶阻斷兩大沙漠「握手」。

兩大沙漠的「握手」,主要後果是影響數千牧民的生產生活。為此,近年來在國家財政支持下,阿拉善盟相繼啟動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天然草場保護工程、生態移民工程等項目,採取網格化固定沙丘、飛播種草、植樹造林等措施,利用植被封鎖沙漠邊緣,已經對沙漠的推移起到不小的遏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