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後的公園內,太陽高掛在蔚藍的天空中,微風輕輕的吹,而棕櫚樹葉叢隨風搖曳著,公園內呈現出悠閒且愜意的熱帶風情。當您在公園內享受著慵懶的午後時光時,有另外一群小傢伙們也正在樹上「唧唧唧」地享受著溫暖的陽光。
2003年,正在就讀生物系大二的我,開始跟著研究所的學長姐在山林間穿梭,逐漸認識並接觸那些過去只有在書本上才能見到的可愛生物。當時的我就像多數人一樣,認為蝙蝠不是居住在深山的山洞中就是在建築物廢墟的閣樓內,而且第一次看到不是正在飛行的蝙蝠(停棲在棲所中的蝙蝠),也的確就是在山洞中見到這些可愛的小動物。直到過了好一陣子後,我才真正有機會見到一群不住在洞穴裡的蝙蝠。
結實纍纍的...蝙蝠?
高頭蝠與之前介紹過的金黃鼠耳蝠一樣,都是會住在樹上的蝙蝠,雖然也曾被發現會利用建築物或是燕巢作為棲所,但多數是棲息在棕櫚科樹木的葉叢中。根據過往的記錄與我自己的長期觀察,高頭蝠會有數百隻乃至上千隻同時棲息於一地中的數棵棕櫚樹木,每棵樹上都會有上百隻高頭蝠棲息,他們在棲息時喜歡彼此緊靠在一起,遠遠看就像一串串高掛樹上的棕色果實一般。
高頭蝠屬於蝙蝠科黃蝠屬,是一種常見的蝙蝠,分佈範圍包括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西部、印尼、菲律賓和台灣等地。而在台灣本島與離島的分佈也相當普遍,包括台灣西半部的台北、新竹、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屏東,以及東半部的花蓮與離島金門都有高頭蝠的分佈記錄,是台灣的蝙蝠中較為普遍且常見的種類。高頭蝠的體色偏黃褐色,且由於後頭部隆起而得此名。
天暖‧蝠動‧生Baby
在過往的觀察記錄中,那些有高頭蝠棲息的棕櫚樹上似乎並非整年都有蝠群在葉叢內,在某些時段是完全沒有高頭蝠的蹤影。我在前幾年針對數個不同地方的高頭蝠群進行持續觀察,發現高頭蝠群的確僅在一年中的部分時段利用這些棲所,且利用時段的長度會因為各地的氣溫差異而有所不同。大致來說,各地都是在暖和的季節時才會有高頭蝠群出沒,在較冷的時候就看不見他們的蹤跡了。
當寒冷的季節過去,天氣開始溫暖時,棕櫚樹上便開始有高頭蝠出現,此時出現的蝠群皆為成體且母蝠居多,其中可能會有前一年便曾經居住於此的個體;之後隨著時間推進,至春夏交接的5、6月時,各地都已有數百隻的高頭蝠棲息,且即將進入一個重要的階段;6月中旬起,蝠群中的懷孕母蝠會陸續產下幼仔,高頭蝠媽媽一胎常可產下兩隻幼體,且兩隻幼體都有機會能長大為成體,接下來的數個星期,高頭蝠媽媽便會帶著自己的寶寶一起活動,即使飛出棲所覓食也會帶著,一直到小蝙蝠能夠完全獨立生活為止,這為期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是高頭蝠的生殖育幼季節;到8月初幾乎多數幼蝠皆能獨立活動後,各地的高頭蝠群也達到最大量,這個時候常可見到棕櫚樹葉叢上掛著一大群蝙蝠,樹下也同時會出現一大堆蝙蝠排遺-「蝠糞(份)」。各地大約從9月起高頭蝠群的數量又會持續減少,一直到寒冷的季節再度來臨,高頭蝠們就又完全消失。
在夏季高頭蝠數量較多的時間,一個地點內的多棵棕櫚樹木都會有蝠群棲息。根據我的觀察,這些高頭蝠大概每2至3天便會從一棵樹換到另一棵樹去居住,但是幾乎不太會離開這個地點,顯示出對於棲息地的高忠誠度。
棕櫚樹是國內外常見的一種景觀植物,特別是公園、校園、社區,或是一些觀光勝地,經常可以看到成排栽植的棕櫚樹木。當這些樹木種植時間夠長之後,就有可能成為高頭蝠群棲息利用的棲所樹木。但是這些景觀樹木也很有可能隨時由於其他的因素而被移走,或是樹木上的葉叢被移除,這些舉動都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量高頭蝠的傷亡。
接「蝠」納福 友誼長存
高頭蝠是一種與人相當親近的蝙蝠,中國傳統常取蝠作為福的諧音,又有「五福臨門」之說,或許高頭蝠真的是經常從你我的家門前飛過,希望大家能抱著「接福」的心情,重視這種人與動物間的珍貴友誼,一起來珍惜這物種,不要讓它輕易的消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