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接二連三因土地徵收不當,造成社會極大動盪。繼717農民夜宿凱道提出「停止圈地惡行、修改土地徵收條例、召開全國農業與土地會議」訴求,歷經120天,醞釀出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草案)」,上週五(12日)台灣農村陣線公布草案內容,並與農民代表親赴行政院遞交草案。農陣發言人蔡培慧說,民間已經提出務實的土地徵收條例修改版本,政府應積極回應。
12日來自各地遭徵地之苦的農民,齊聚記者會現場,由各地反徵收自救會組成的「捍衛農鄉聯盟」(農盟)會長劉慶昌來自新竹二重埔,帶著新竹冠軍米獎牌在現場展示,接連兩年冠軍米都從當地出產,這麼良好的務農環境是子孫居住與全民糧食安全的最終依靠,卻要被政府徵收做有錢人的優質住宅。自救會30年來力阻政府各種不公義的開發案,就是為了爭取永續務農的權利。
農盟各員會代表要求,政府儘速通過民間版本土地徵收條例,還給農民永續的務農環境;農陣也表示,台灣在未來石油危機與全球極端氣候的威脅下,應有安全無虞的糧食供應基地。
政府雖允諾處理大埔與相思寮保留計畫,仍留下散戶置之不理。大埔居民張先生仍面臨被強迫二度拆屋命運,還有相思寮未劃入保留區的王錫溪與陳正宗,都有來到現場。
苗栗大埔張姓散戶因不符合都市計畫截角標示須退讓5公尺條件,仍要求拆遷;相思寮也因為有3戶散戶離主聚落較遠,未劃入保留區,這些散戶只能面臨迫遷的命運。張先生夫婦甚至因此鬱抑成疾,現場張先生幾度情緒激動無法平復。相思寮居民王錫溪與陳正宗感嘆政府未真正解決農民的居住問題與就業務農的權利。農陣表示,這些散戶日後的居住權與就業權,還有一段漫長的抗爭路要走。
除了個案的解決不圓滿,對於結構性的修法,政府更是完全沒有任何進展。
面對台灣過於浮濫、公共利益定義不明的土地徵收案,民間版本對症下藥,提出「公共利益」判斷標準、「聽證制度」以及「完全補償」三個修法重點。
中科管理局、苗栗及台中縣政府屢屢以科學園區、工業區創造就業機會之「公共利益」為由徵收良田,來自烏日溪南農鄉聯盟自救會的梁先生及表示未創造就業之前,就先製造失業了。農民大多已50多歲,種田是一份永續的工作,讓農民失業,並不合理。
梁先生表示,政府告訴民眾徵收之後,地價就會上漲,等著當「田僑」,實際上卻是地價稅飆漲,使得農民不得不變賣祖產買地繳稅。
記者會結束後,農陣與各徵收區農民代表至行政院,遞交草案內容,並與院長吳敦義、內政部長江宜樺會談,吳敦義原則上同意三大方向,責成內政部處理,江宜樺部長也表示,已委託進行研究,但吳院長與江部長在禮貌性的回應之後,都不願承諾具體的修法時程。政大徐世榮教授表示,在土地徵收條例新法修正之前,應暫緩目前農地徵收區的開發進度,但吳院長回答:「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