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農委會的統計,2010年台灣用掉3.5萬公噸農藥,消費者看似花在買糧食的錢,其實很多用在石油、農藥以及化學肥料的成本,而吃下有害生態環境、身體健康的殘留農藥,又會生病,消耗健保成本。有鑒於此,仰山文教基金會積極推動不仰賴石油的有機農糧生產,並推動《有機農業促進條例》立法,讓政府傾國力維護糧食安全。
仰山基金會董事長游錫堃表示,將以仰山所在的宜蘭縣作為起點,朝有機村以及有機立法努力。除了將先在宜蘭選定幾個地點,以社區營造的方式推動「有機村」、「有機鄉」、「有機縣」直到「有機台灣」,更積極推動立法。擔任立法召集人的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也在上週六(5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有機台灣──以宜蘭經驗為核心」研討會上提出草案的精神與構想。
石油決定化肥、農藥及糧食價格 有機才能提升糧食安全
郭華仁表示,從2008年糧食危機導致多國暴動,引發全球關注,研究發現石油價格偏高是主因,之後的糧價也一再印證糧價上漲和石油價格的關聯。這項事實對於高度仰賴糧食進口的台灣是一項警訊,他指出,慣行農法就是石油農法,在人類歷史相當短暫,人類大部分時期都是不使用石油就能夠耕作生產,可見依賴石油的農業並非唯一的選項。
仰賴石油運輸的化學肥料以及農藥,也嚴重傷害農地以及水資源。郭華仁說,西部海岸漁獲減量,除了工業污染,可能也應關注肥料的使用所導致的海水缺氧,世界各國也逐漸關切這項由化肥所造成的海域死亡。而土地中的養分以及微生物也因化學肥料以及農藥而消失,土壤中的動物和菌類是土壤免費的長工,卻都被趕走或殺死了。
與自然環境共生的有機農法,其實一直都存在,1972年法國農協所推動的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l of Organic Movement,簡稱IFOAM)揭櫫了有機農業的四大原則:健康、生態、公平、謹慎,讓有機農業更熟為人知。郭華仁表示,隨著有機農業日益擴增,制訂適當的有機操作規範,加上可信的審查驗證制度,對於有機產品把關,成了不可或缺的手段,既能保護有機市場也能保護消費者權益。
有機立法多國已實施
歐盟的農業政策即從補貼增加產量轉變為補貼環境,讓農業功能多元化,1991年推出有機農業法規,規範相關事項。日本也於2006年制定促進有機農業的法令,韓國則於1997年即制定「親環境」農業促進法,將驗證以及促進有機耕作合併於此法中;菲律賓2010年也完成相關立法。
台灣雖於2007年公布實施《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農產品必須經過有機驗證才能標示為「有機」,但仍缺乏促進有機農業的政策;另一方面,台灣有機耕作面積進展極其緩慢,從1996年至今面積從160公頃增加為4043公頃(0.5%),以這樣的速度,無法在石油荒之前將所有耕地轉型成有機農業,因此需透過政策面推動,才能迎頭趕上。
郭華仁也提到,推動有機農業最大的癥結在於觀念轉變難,轉型期3年這段期間產量會減少、不當噴灑農藥,造成緊鄰的農地污染、驗證方式以及通路,而這些都有待法令制定相關規範。
推有機 催生促進條例
仰山基金會已於3月5日提出「有機農業促進條例草案」20條法案,其總則闡述法令目標以及中央與地方主管機關之權責(第1至第6條);其次,施行架構(第7、8條)則規範中央與地方政府執行單位之設置,其中又規範中央設置「國家有機農業促進審議會」,委員比例民間代表14,官方代表7,用以擬定有機農業促進方案,並監督其執行情況。
具體實施方案(第9至第18條)中,針對政府有機農業促進方案中主要項目、要點,包括有機產業與環境之調查監控與維護、有機生產區之設置、有機農業之驗證與登記、有機經營者之協助、有機農業之計畫生產、有機資材之管理、有機農產品之通路、進口有機產品之規範、有機農業研究與教育之轉型、消費者之有機教育等。
有機立法 多位立委有共識
今年3月29日游錫堃及高志鵬等多位立委就曾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面對高油價、低糧食自給率的問題,應正視有機農業的發展,明確立法、推出政策輔導現行農業轉型有機。
來自宜蘭的有機小農賴青松指出,目前進行的有機生產大部分都是個別的農戶,政府沒有明確的政策指向與輔導措施,間接提高了轉型有機生產的門檻與成本;而行健村的張美表示,有機農業無法做大,在於政府未提供補助與輔導,他希望政府能聽聽小農的心聲,有機立法能早日完成,讓有機生產者有所依歸。
幾位立委都表達有機立法的必要性,立法委員陳亭妃也提出幾項具體作為,包括要求農委會立即著手規劃,先逐步調低對農藥化肥的補助,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肥;另現行的休耕補助也應與有機農業的推動結合,劃定區域、整合農地休耕再給予補助,讓休耕的土地在符合有機的標準後復耕,在顧及農民生計前提下,逐步讓農業轉型為有機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