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蟻 赤焰般的侵略分子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紅火蟻 赤焰般的侵略分子

2013年07月09日
作者:Brun Thonic

※編按:在連續6個禮拜的生物簡介專欄,我們介紹了6種外來種,不管牠們是顯而易見,或需細心蒐尋,我們都了解到外來種對生態及當地原生物種的威脅性不容小覷。今日【外來勢力系列】最後一篇將勾起大家往日記憶,回到火紅的農村時光,重溫名列百大入侵物種帶給台灣生態的傷痛,希望人類可以正視入侵外來種造成的損害。

故事的另一開端

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圖片來源: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Silent_Spring上生物課時或許會對瑞秋卡森所寫的《寂靜的春天》有些印象,在1962年出版時引起的喧然大波至今還難以消弭。當時殺蟲劑DDT是非常有效且廣泛使用的殺蟲劑,不但防止瘧疾藉著蚊子大肆傳播,也使許多農作物不再受害蟲侵襲,被視為是當時農業與環境衛生的福音。

書中闡明著DDT怎樣危害環境,例如讓鳥兒生下的蛋殼薄弱、使母鳥孵蛋時一壓就碎,春天的百鳥爭鳴驟然寂靜於人們的鄉野記憶中,同時「使用殺蟲劑必須有節制,不然會破壞環境」的新觀念也在生物學界與農業界開啟了全新的頁章。然而迫使當時美國大量使用DDT,還有另一個日益增大的威脅:入侵紅火蟻。

紅火蟻在各種殺蟲劑的噴灑消滅後依然可以快速恢復,人們在美國政府宣導下,更是大量且集中的使用殺蟲劑,直到發現DDT的危害更為嚴重時才停用。而這場紅火蟻之戰也間接催生了美國現代環保運動。

全球貿易導致蔓延

入侵紅火蟻(以下簡稱火蟻),對美國來說,真是一群令人傷透腦筋的侵略者。原產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的火蟻在廿世紀初隨著國際貿易進入美國本土,很快地隨著美國經濟發展與交通建設佔據了南部十幾個州。就像登陸作戰的部隊一樣,牠們在美國成功建立起如「灘頭堡」的立足之地,接下來肆意擴大,逐步擊潰各州防線,並伺機再前往更多新的戰略戰場。

而廿世紀相當繁盛的世界貿易,更加速火蟻的入侵行動,2001年牠們成功跨越太平洋涉足紐澳地區,隨後也快速占據了亞洲幾個區域。2003年,隨著桃園與嘉義地區的農民被螞蟻叮咬而送醫的事件,證實這波赤色浪潮已悄然蔓延台灣寶島。

如火般的恐怖紅色

手上不斷襲來的灼熱痛楚,為許多人對火蟻的第一印象。其攻擊行為是先用大顎咬住固定後,再用尾巴的毒針將毒液刺入目標物體內,惱人的叮咬與毒液是造成灼燒般疼痛的主因,加上毒針可重複使用更令人畏懼;有些過敏體質的人被反覆叮咬後因毒液造成過度發炎而休克甚至死亡。美國在發現這南美洲來的侵略者時,便將「入侵」加入牠的名字中,更因為牠們狠咬之下如灼燒般的疼痛令人難忘,認定「火」放在牠們的名字裡真是實至名歸。

工蟻與有翅型的生殖蟻。攝影:Brun Thonic

火蟻是一種極具攻擊性的螞蟻,與其他螞蟻相同,牠們區分為負責生殖的蟻后和公蟻,以及不負責生殖的工蟻;而每一隻工蟻都可參與在攻擊行動中,並且相當團結。一般的螞蟻遇到攻擊或擾動,大部分都會四處逃竄;而火蟻只要有一隻工蟻發動攻擊,其他的同伴馬上就圍上來一起叮咬,甚至巢中也會繼續傾洩出浪潮般的攻擊部隊,直到排除侵略者為止。

火蟻的高聳蟻巢。攝影:Brun Thonic牠們的巢除了至地表下約一公尺深,也會在地表上築起10~30公分的蟻丘,這是牠們明顯的特徵,常使人類、動物不小心踩到地表上的蟻丘,隨後迅速淹沒在潮水般湧出的螞蟻堆裡,只得倉皇逃命。

火蟻屬於雜食性,幾乎所能遇到的生物都能食用,牠們特別喜歡吃蛋白質與油脂類的食物,因此主動攻擊動物的機會比其他螞蟻還要高。不論地底下還是地面上的生物,遇到飢餓的火蟻部隊而無法逃離時,就可能像遇到惡火一樣被消蝕殆盡,這對生態環境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

美國這幾十年來,統計出牠們對於十幾種陸上物種造成了滅絕上的壓力,也同時會襲擊人類所積存的糧食穀物和種子,把巢穴周圍所能利用的資源一點不剩的使用乾淨。這些惡名昭彰的舉動,就使得火蟻冠上世界百大惡劣的入侵物種之一。

防治之路艱辛

生物學界認為火蟻從南美洲入侵到美國,主要因為離開了原本的天敵,再加上生殖能力驚人,才會遠比在南美洲時更肆無忌憚。起初美國嘗試使用DDT等化學藥劑噴灑,能有效地殺死在地表四竄的工蟻,而對於深居地底的蟻后毫無作用,且把藥劑灌入土壤中並在碰到蟻后之前已經對其他生物造成致命傷害,因此殺光了一批工蟻,過沒多久又會因蟻后努力不懈的增產,讓大量的新生工蟻捲土重來。人們也試過熱水淹法和液態氮,但仍無法有效地滲入土壤中,空耗金錢與人力;而水淹或洪災反而使火蟻發揮牠們團結的個性:緊緊抓住彼此形成防水的蟻筏保護蟻后,可四處漂流十天之久,甚至加速牠們的擴散和移動。

後發現火蟻成蟲因無法消化固體食物而會帶回巢中餵食幼蟲,幼蟲在消化之後又把營養吐出來餵飽工蟻與蟻后。於是人們為火蟻設計了牠們愛吃的菜單,加上緩效性的劇毒,做成餌劑,讓工蟻們帶回去餵食,可以有效地造成全巢火蟻死亡,故現今主要使用的防治方式就是餌劑。

餌劑雖然可以有效除滅一個區域的火蟻,但不久後又會被其他區擴散來的火蟻再次佔領,因為牠們的競爭力與適應力遠勝過其他的物種,這使得火蟻防治再次陷入困境。最後美國對火蟻投降,在無法全面評估對環境影響的情況下,引進了南美洲的天敵:蚤蠅與微生物等參與協防,才能將火蟻數量盡可能抑制在人們可忍受的範圍下,接受與火蟻共存的事實,並繼續尋覓方法來擊破火蟻攻勢。

台灣學習美國使用餌劑的防治,但還不能讓更多的外來物種進入台灣,因此發展本土的防禦性物種是目前防治研究的重點。同時日本、韓國亦恐懼著火蟻入侵而關注著相關消息,入侵紅火蟻已從起初的美國問題逐步演變成全球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