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樹群列文化景觀 台灣首例在宜蘭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老樹群列文化景觀 台灣首例在宜蘭

《宜蘭醫院樟樹群》守護系列之二

2014年02月13日
本報2014年2月13日宜蘭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灣各縣市雖有珍貴老樹認列自治條例,但再怎麼珍貴,仍難逃因重大建設被移植的命運。去(2013)年因道路開發,擬移植道路用地上的15棵老樹,經居民努力,不但認列為珍貴老樹,更進一步依據文資法提出登錄為文化景觀,1月間已經縣政府公告,成為台灣首例以老樹為文化景觀的案例,意即肯定老樹留在原地的文化價值。

宜蘭陽明醫院樟樹群。(攝影:楊國銓)

以老樹詮釋文化景觀

20131108文資申請現勘簡報會場。(圖片來源:楊國銓)宜蘭市公所計畫新建的第92號道路,讓宜蘭市民思考路與老樹的關係,當地民眾發動了護樹行動,並獲得來自各界的支持聲援,以及6000多人連署。除了11月初完成列管老樹,居民更進一步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提出登錄為文化景觀的申請,經過審議獲得全體委員同意登錄,宜蘭縣政府也於1月28日完成公告,將「宜蘭醫院樟樹群」登錄文化景觀。

提案人楊國銓審議過程提供了老照片、訪談紀錄,支持了老樟樹確實是過去歷史殘存下來的樹,它們可追溯到日治時代種下的樟樹,在此之前則為清治噶瑪蘭廳。

楊國銓推測,這群老樟樹,可能和位於舊城區外的宜蘭設治紀念館的樟樹是同一年代;而設治紀念館就是為了保存老樟樹,而連帶保存下來的建築。

舊城遺址又有時代意義

此外,本案充分具備「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文化景觀登錄基準:

  1. 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過去有大片的樹,現在僅存11棵,有人認為完整性不夠,但卻凸顯其珍貴,人們可望樹追想紀念,因此不能移植,即使移植到他處,活了也缺乏了文化意涵。
  2. 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日本人剛到台灣,因為無法適應台灣環境,而常染病死亡,因此將噶瑪蘭廳改為醫院。選擇種植樟樹是因其耐宜蘭潮濕的氣候,並且抗病蟲害,又是本土種,和醫療行為的意象相符。
  3. 時代或社會意義:當地雖為道路用地,但可選擇留下老樟樹,不走車,改步行或單車道,鋪面也必較透氣,符合低碳節能的時代意義。當地交通已經四通八達,人行步道附近居民可用,經過溝通,縣府也支持。
  4. 罕見性:當舊城歷史遺址已不可尋,類似老樟樹可喚起舊城歷史記憶的遺址,更顯珍稀。

被水泥鋪面窒息的根部。楊國銓指出,計畫道路位在最末段,交通實質功能有限,因此建議改為人行步道,不會損及附近住戶權益;利用百年樹群建構成為觀光廊道,使民眾無論在生活機能、認識歷史或環境教育有正面的幫助。對於抑制樹群生長的水泥與柏油鋪面,則期待恢復其棲地。

現地保存價值加倍

審議委員意見都認為,這些老樹無論過去、現在及未來,都是醫療空間以及當地歷史文化的一部份,而宜蘭醫院為宜蘭人都去過的地方,屬於集體記憶空間,因此應現地保存,一旦移植到他處,即使存活也已失去珍貴的文化價值;再加上6000多人連署表示人們對此處之認同。

審議委員之一,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李光中表示,台灣目前有43處登錄為文化景觀,有許多不符合文化景觀的定義,而是因為文化景觀管理較為寬鬆,而為文化保存的妥協結果。

本案由居民和民間團體提出,雖然一開始證據有些不足,但是在後續補充真實性資料,並提出替代道路開發的雙贏方案,終於獲得縣府審查委員的支持,饒富興味,是未來他處文化景觀登錄可以參考的案例。

維護文化景觀靠居民共識

宜蘭陽明醫院老樟樹。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科長簡哲士表示,登錄為文化景觀有如給樟樹群一個身分,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如有毀損必須原貌修復,因此管理者應盡量保持現況。公告後,文化局須制定「保存管理原則」,之後輔導管理單位提出「保存維護計畫」,至於當地部分居民擔心開路會破壞老樹群,則可於都市計畫委員會提用地變更,確保文化景觀不因都市計畫而遭解體。

文化景觀現行法令雖無強制性及罰則,只能靠居民共識。簡哲士表示,老樹群所在位置為國有地,由公家機關管理,既然已經登錄,一定會守法,不會有刻意破壞的行為。舊城區風貌改變很多,舊城區老樹非常少。

活的歷史

台中市後龍里據稱全台最老的千年茄苳樹,市府農業處雖曾依文資法提報文化景觀,卻遭當地居民反對,而功虧一簣。以老樹登錄為文化景觀,「宜蘭醫院樟樹群」成為台灣首例,在國際間也有例可循。

以黎巴嫩國旗上的黎巴嫩雪松(Cedar Wood,或稱香柏樹;又有「上帝之樹」之稱),為例,1998年「聖谷與神杉森林」(Ouadi Qadisha and the forest of the Cedars of God;The Holy Valley and Horsh Arz el-Rab)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列入《世界遺產報告》。一開始,黎巴嫩是以自然遺產申請,遭駁回;後來以香柏樹在聖經裡被提及103次以及在基督教歷史的實質與象徵地位,申請文化景觀獲准。(續接之三

宜蘭醫院樟樹群登錄文化景觀的理由

一、宜蘭陽明醫院樟樹群為原宜蘭醫院開放空間之重要元素,一方面彰顯樹群作為日治時期城市公共醫療空間元素的重要性,另方面作為院區醫療空間與醫事人員宿舍之間的地景緩衝,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的文化意義。

二、宜蘭陽明醫院樟樹群位址是清代噶瑪蘭廳署、日治初期宜蘭廳舍、1908(明治41)年以來迄今宜蘭醫院之所在,長久以來皆是作為宜蘭舊城區之重要公共空間而存在,樟樹群同時見證了原宜蘭醫院舊城在近代之發展與變遷歷程,具紀念性、代表性之歷史、文化與科學價值。

三、宜蘭陽明醫院曾是宜蘭地區最重要之公共醫療空間,樟樹群是宜蘭民眾至醫院就醫探病以及宜蘭醫院醫事人員集會之場所,是形塑集體記憶之重要地景元素;且樟樹群保存事件,是宜蘭舊城區內首次由民眾自主發起並獲得廣大迴響與認同,具時代與社會意義。

四、宜蘭陽明醫院樟樹群為宜蘭舊城區內少見之老樹群,具罕見性。(資料來源:宜蘭縣政府公告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條之定義,文化景觀指神話、傳說、事蹟、歷史事件、社群生活或儀式行為所定著之空間及相關連之環境。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