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工程擾動 金門水獺親子離散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疏浚工程擾動 金門水獺親子離散

縣府農林科:與工程單位溝通 疏濬避開4月育雛期

2014年04月03日
本報2014年4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又見工程擾動影響野生動物棲地!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1日下午接獲民眾通知,在古寧頭林厝附近的池塘,拾獲兩隻歐亞水獺幼獸。由於機具整地干擾,破壞原棲地巢位,民眾及金管處人員在附近等候多時,仍未發現母水獺返回,因此帶回金管處救傷處照護,昨2日轉送台北市立動物園安排後續照顧。


古寧頭林厝拾獲歐亞水獺幼獸,眼睛、耳朵都未張開。(圖片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小水獺送台北,圈養或野放須謹慎評估

兩隻幼獺眼睛及耳朵均密閉,且仍未離乳,推測可能產下未滿兩周時間;經初步檢查,體重分別530克及480克,體長分別為34.1及35公分。

兩隻水獺目前已安置於台北市立動物園救傷收容,狀況穩定。這次得以快速的送至台北市立動物園,顯示在野生動物救傷上各部會合作的重要性。

台北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首要之務是讓小水獺照顧好,確定能存活下來,自行進食、成長;其次,持續與金門縣政府、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以及學者合作聯繫,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是人工圈養或野放回原棲地。

過人工飼養後能否回到原棲地野放,曹先紹認為還須多方評估,包括能不能在野外與野生族群競爭生存下來,又因水獺生活範圍與人類活動範圍緊密,金門最近不斷開發,棲地狀況是否合適,都需謹慎評估。


與母獸失聯的小水獺。(圖片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瀕絕水獺,水域環境最後見證者

此次發現的地點並非保護區內,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農林科科長鐘立偉表示,之前並無水獺發現的紀錄,疑因蓋國宅,工程擾動退避至此;又因水獺太小,因此母獸無法帶走。今年原本即打算與工程單位討論,河道疏浚工程能避開4月份水獺育雛期。

另外,農林科也與野外研究調查人員討論,學習英國經驗營造人工巢位供水獺育雛期使用,目前已完成4-5個人工巢位,但尚未觀察到使用的情況。

鐘立偉說,金門河道淤塞若不進行疏濬,往往在颱風季造成淹水,但避開4月施工,似乎可行,只是仍須相關證據說服民眾以及工程單位,並提供保育策略參考。

不過,也有網友批評,金門尚有數十個大小工程,恐怕影響水獺以及野生動物棲地。


古寧頭林厝拾獲歐亞水獺幼獸。(圖片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棲地破碎影響水獺活動範圍

金管處指出,歐亞水獺屬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在金門多沿著溪流、河道、池塘或湖庫活動,依據2013年台大研究團隊「金門水獺分布變遷與族群生態研究」結果顯示,金門各水域水獺活動跡象較以往縮減且有分布破碎化趨勢。

水獺的生態調查研究初步發現,太湖、金沙水庫、古寧頭及擎天水庫周邊為主要分布範圍,但數量不超過100隻,其中擎天水庫屬管制區,水獺族群較穩定;溝渠是水獺活動的聯通管道,也讓水獺活動範圍擴大。

金管處處長林永發表示,相關單位、民眾在工程施工時能多加注意周遭環境,尤其在繁殖期期間避免並降低破壞歐亞水獺等野生物棲息環境,以維護金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達到人與環境永續共生。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