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 Page 21 | 環境資訊中心

時事評論

2020-05-12 17:29
本週三(13日)立院聯席委員會將就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可否編列後續四年預算進行審查。但相較於三年前行政院以「擴大內需」、「刺激景氣」與「促進轉型」為由,大舉提出「綠能」、「數位」、「水資源」、「軌道」、「城鄉」等五個項目,後經立院激烈抗議後,又...
2020-04-28 09:59
全球疫情持續擴張,並且對於人類的生活造成劇烈的衝擊。那樣的衝擊,絕非僅有體現在醫療、公共衛生層面。難以抑制擴散的「病毒」,事實上帶動了一系列連帶的衝擊與影響,並且也將衝擊到農業、食物體系,它可能成為下一波影響台灣國家安全的重要因子。我們尤其...
2020-04-24 10:03
就像車禍一樣,事故現場的保留與重建是必要的。為了也只是防止類似的悲劇再度發生。 藻礁被刨除最厚高度50公分。圖片提供:陳昭倫 中油在桃園大潭藻礁G1區(以下稱G1)興建第三天然氣接受站/港(以下稱三接)的海上無動力工作船...
2020-04-21 10:58
對蝙蝠來說,過去10年是一段糟糕的時光。在武漢肺炎(COVID-19) 出現前,牠們的數量已在全世界急劇下降。現在,即便病毒的來源與傳播途徑仍不明,牠們仍被歸咎為當代歷史中代價最慘痛的流行病之一的罪魁禍首。雖然科學家有義務即時披露新的威脅,...
2020-04-16 10:18
如果中國沒有徹底處理野生動物繁殖利用的問題,下一次疫情還會發生。 中國流行病學首席專家鐘南山於2010年就表示,當代傳染病有60%至80%(更接近80%)與動物相關。[1]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究竟起點為何仍無定論,但許多報導亦指新冠肺炎...
2020-04-13 17:29
3月23日 海上行船的夥伴行經大潭藻礁外海傳來ㄧ張照片,為了延伸中油第三天然氣接受站(以下稱三接)棧橋的海上打樁工程,施工單位以駁船拖來了ㄧ座固定式海上工作平台(以下稱工作平台)以及ㄧ台無動力浮動式平底工作平台/船(以下稱工作船)。由...
2020-04-13 14:36
自2019年底,歐盟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襲捲全球低碳轉型,各國都在關注著歐盟將如何全面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即成為首個氣候中和大陸,其中,更將藉歐盟氣候法相繩全歐氣候行動。 主掌綠色政綱的歐...
2020-04-07 18:24
環保署於2020年4月8日將於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進行「我國因應氣候變遷作為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方向專題報告」專案報告,應是今年國會針對氣候變遷議題上,最重要的一次質詢。因為目前環保署與各部會正進行第二期階段管制目標的研擬,也是溫...
2020-04-07 15:16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23個環境團體,3/23曾發起緊急發布聯合聲明,呼籲環保署應超前部署,停開環境影響評估等大型會議兩週,以防範疫情擴大風險。 昨日(4/6),環保署考量清明連假後人群群聚難掌握旅遊史,主動宣布環保署所有...
2020-04-01 10:56
2019年4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其中針對用電大戶規定:「為推廣及擴大再生能源全民參與及利用,賦予用電大戶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之義務,以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其立法的立意良善,但對於今年2月公告的用電大戶條款草案,我們深表遺憾。 無論...

頁面

訂閱 RSS - 時事評論 訂閱 時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