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書摘 | Page 28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2014-05-04 08:23
捕鯨是一種出了名的殘酷、血腥和危險的工作。在北極地區,船隻為了接近鯨魚,必須在浮冰之間穿梭。一旦風向轉變,或者突然颳起了風暴,浮冰可能在幾分鐘內就彼此靠近,船隻就像是碎片組成的一樣,一下子就被冰壓碎了。許多船隻不見了,還有許多船員死去。舉例...
2014-04-20 05:00
斯特拉的心情跟周圍海水一樣黑。這是1741年秋末,他與上尉指揮官維圖斯.白令遠征北美洲的旅程。離開俄國最邊緣的堪察加半島後,已過了5個月,這位31歲的德國自然學家兼醫生在俄國科學委員會工作,他被寄予厚望地踏上這趟旅程。在白令的遠征中,他將協...
2014-04-13 05:00
怎麼樣的人生,才能在20年內,換12樣工作、搬10多次家,最後落腳在台東頂岩灣,一個被釋迦田包圍住的小村子? 皮膚黝黑又削瘦的羅傑,就算是走在葉子像刀鋒一樣銳利的鳳梨田裡,也像戰士一樣,沒有半點遲疑。15歲那年離家的他,年近40才又走入父...
2014-04-06 04:59
屏東高樹鄉的元氣館,需要資源、需要社工、需要學生志工,卻因為地點偏遠而缺乏外援。館長陳文靜曾經一度沮喪,但很快再度振作,她決心打破弱勢團體的形象。先是培育當地需要就業的弱勢婦女成為課輔師資,接著讓老師、志工、孩子們同心協力種植無毒蔬菜,提供...
2014-03-30 05:06
「我喜歡能和自然環境打交道的地方。」29歲的年輕農夫阿碩,帶著同是七年級生的妻子小綠,回到兒時生長的小農村務農,如同村裡每日辛勤耕作的老農,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孕育稻米、瓜果與兩人的下一代。這樣的選擇,讓同齡的年輕人難以置信,但夏令時節...
2014-03-23 05:00
當部落格名稱從「那一天,我丟了飯碗」變成「今年,老天賞飯吃」,廖德明這位新農夫,離開了駕輕就熟的媒體工作,來到宜蘭,在冬山、員山租下田地,以友善土地的自然農法耕作,休耕時,他也像一般農夫去打零工、貼補家中收入。年復一年,邁入穩定的鄉間生活。...
2014-03-16 04:56
台南農夫蘇榮燦,經歷了台灣傳統農業的衰微,走出用化肥、農藥催生高產量的迷宮,成立了「荳之鄉」,尋求「適地適種」的台灣本土非基因改造農作物,研發設計適合小農的機械設備,解決農村人力短絀的困境。他和妻子碧香明瞭,農民與環境是共生共榮的關係。 ...
2014-03-09 05:00
大象的喪禮儀式 大象對於同類死亡的反應,有非常詭異及令人感動之處,「牠們的沉默尤其令人不安。」卜爾在《牠不重,牠是我兄弟》中寫道:「唯一的聲音是牠們檢視死亡同伴時,鼻子緩緩呼氣的聲音。就彷佛鳥也停止歡唱。…&helli...
2014-03-02 05:00
大家都知道大象的英文是「elephant」,卻可能不知道,這個字來自希臘文,本身就是「象牙」的意思。 住在非洲的人看見大象,不會說這隻、那隻如何如何,而是說:「今天碰到一隻七十到八十磅的。」指的是大象的象牙,而且單單是一支象牙的重,除非有...
2014-02-23 05:00
美國學界說,《美國的野生生物》的出版,使大家從「咦,今年怎麼沒看見某某動物,或許牠們明年會出現吧!」的毫無保育概念,進步到理性的認知,逐漸究問人類的存在與行為,和這些物種不再出現的中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隔了半世紀後,馬修森仍鍥而不...

頁面

訂閱 RSS - 環境書摘 訂閱 環境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