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亞洲 放眼世界:從人與自然的連結說起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亞洲 放眼世界:從人與自然的連結說起

第1屆亞洲保護區大會綜整報導 (上)

2014年11月04日
作者:李沛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專案人員)

※編按:今年(2014)11月12~19日,將在雪梨展開第6屆世界保護區大會(WPC),此會議為探討保護區議題的世界性指標會議,將對未來10年的保護區經營管理探討相關議程。而去年11月,第1屆的亞洲保護區大會在日本宮城縣仙台舉行,目標在於建立亞洲保護區之間的合作關係、達成2010生物多樣性大會的愛知目標、並為第6屆WPC等會議中,提供亞洲的保護區觀點。

我們近期將刊出一系列第1屆亞洲保護區大會文章,回顧當時會議中探討的亞洲觀點,邀請您與我們一同關心保護區議題,並迎接第6屆世界保護區大會來臨。

第1屆亞洲保護區大會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和日本環境部(MOE-J)的贊助下於2013年11月14日至17日在日本宮城縣仙台舉行。包括亞洲22個國家的保護區官員在內,約有800位來自世界各國及各地的中央及地方政府、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學術界和學生參與此次大會。與會人員於會議上,分享包括亞洲保護區的管理現狀、挑戰和最佳實務,協助建立地區的夥伴關係,以利完成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及執行生物多樣性公約保護區工作計畫,藉此向將於2014年11月舉行的世界保護區大會(WPC 2014)傳達亞洲的保育訊息。

台灣的與會人員包含學者專家、政府機關以及非營利組織等,超過20人:包含台灣大學的王鑫老師、盧道杰老師,東華大學李光中老師、許義忠老師,淡江大學陳維立老師、靜宜大學趙芝良老師、台東大學劉炯錫老師、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的林玲簡任技正、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Hugu以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記者詹嘉紋等。由於這是第一次在亞洲舉辦區域性的保護區大會,主辦單位很慷慨的免收報名費。

開幕式由日本環境部部長石原伸晃與IUCN理事會主席章新勝進行開幕致詞,接著由宮城縣知事村井嘉浩、仙台市市長奧山惠美子接續來賓致詞,最後,由澳洲新南威爾斯環境與遺產保護署執行長Sally Barnes代表為明年將於雪梨舉辦的WPC暖身,並表達對祝福與期許。

亞洲保護區大會開幕式,前方列席者為各國官方代表與受邀的專家學者。(圖片來源:李沛英)

第一場專題演講由首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女性-日本登山家田部井淳子主講,她分享帶領經歷日本東北311大地震(以下簡稱311大地震)的青少年攀爬富士山的經驗,人們透過爬山,受創的心靈得以獲得飽滿的能量,尤其是特別需要關注的敏感青少年。藉由爬山,東北的青少年能重新看見生命/生活的希望。這場演講看似與保護區關聯不大,但實際上扣連了保護區與天災,以及遊憩主題(工作小組1與2),說明保護區作為人們的心靈依歸,並具有治療受創心靈,賦予人們重新振作的力量。另一方面,田部井淳子對於登山永不止懈的努力,亦為日本人對抗天災,堅定向前的精神象徵。

充滿激勵情緒的演講結束後,緊接著由聯合大學資深副校長武内和彦報告三陸復興公園於建設/重建時採用的「綠色重建計畫」,將原本分散的自然公園、國立公園、國定公園等整合為一體,以利災難後的恢復。建設時,除了保存自然環境,亦訴求要增進公園在觀光、旅行方面的利用,並且要與當地人民協同管理。他還分享了仙台海岸於311大地震前後的變化,從地震後嚴重的海岸侵蝕到現在逐漸復原,展現海岸驚人的恢復力。武内和彦認為,311大地震讓人們了解大自然不只提供人們惠益,有時亦能威脅人類生存。三陸復興公園於今年(2013年)開幕/重新開幕,而其建設/重建的原則通用於未來所有的災後重建,三陸復興公園的案例能領導全球理解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共同願景。

IUCN世界保護區委員會主席Dr. Ernesto Enkerlin-Hoeflich發表專題演講。(圖片來源:李沛英)

開幕當天壓軸的專題演講,由IUCN世界保護區委員會主席Dr. Ernesto Enkerlin-Hoeflich以國際尺度討論保護區能同時滿足人類願望與全球性挑戰,根據在墨西哥與馬達加斯加的研究成果,保護區是解決氣候變遷最節省成本的方法。保護區也與生物多樣性的愛知目標密切相關,極具重要性。不過Dr. Ernesto提醒,保護區與地景應該有更好的整合(避免同一區域中有多個零碎的保護區),否則成效會大打折扣。最後,他代表將明年於澳洲雪梨舉辦的世界公園大會主辦方,期許公園、人與地球能夠找出令人振奮的解決方法(Parks, People, Planet: Inspiring Solutions)。

第二天與第三天,與會人員分別前往自己選擇參加的工作小組,以主題發表接力的方式呈現各國對於工作小組主題的關切,成員藉由提問互相溝通,進而產生共識。以下介紹前三個筆者參與度較高的工作小組。

第二天的全體會議,由各工作會議代表人員列席,講者Dr. Amran Hamzah,主題亞洲保護區哲學。(圖片來源:李沛英)

工作小組1:保護區、天然災害和災後重建

亞洲身為氣候變遷下,受損性最高的區域,水災、旱災、颱風、土石流、地震、海嘯,每一種天災的頻率更加難測,規模以及產生的後果也更嚴重。對於天災風險及救災的認知,是每個亞洲人急需了解的。保護區不僅能夠保護其劃設範圍內的資源,亦能減少周邊發生天災後的損失,保護受天災傷害的自然環境與人民。另一方面,天災日益頻繁,因此保護區的災後重建亦為重要課題。

工作小組2觀光與環境教育為保護區永續經營的推手

保護區觀光已成為環境教育的途徑之一,無論是保護區內部或外圍的遊憩行為,皆屬於保護區觀光的一部分。對於台灣的保護區系統而言,保護區觀光仍然是相對陌生的觀念,然而保護區觀光已成為保護區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項目,同時能為保護區經營管理帶來穩定的經費來源。因此,如何以謹慎的態度發展保護區觀光,使保護區能夠發揮環境教育功能,應為台灣未來的努力目標。

工作小組其中一項發表,來自美國北卡羅琳納州立大學公園、休憩與旅遊管理學系的梁宇暉教授,其受邀擔任國際自然保育聯盟保護區委員會(IUCN WCPA)在保護區與遊憩專題擔任最佳實務主編,介紹關於亞洲保護區的保護區遊憩最佳實務案例時,納入台灣墾丁社頂部落,除提升台灣在保育社會的能見度以外,亦讓台灣後續發展保護區遊憩時能有一個可依循的,國際認可的案例。

墾丁社頂部落的生態旅遊列入IUCN保護區與遊憩專題擔任最佳實務的案例。(圖片來源:李沛英)

工作小組3認同傳統保護區系統的重要性和角色

此為本次台灣參與最多的工作小組,包含藍姆路˙卡造、李光中老師、盧道杰老師、劉炯錫老師與許義忠老師,共發表了4篇口頭報告。

• 原住民傳統知識與里山倡議實作:一個台灣原住民部落的文化地景保育個案(藍姆路˙卡造)

• 透過理解原住民與社區保育認同文化議題:台灣本島的原住民與社區保育區漁業案例(盧道杰)

• Taromak(達魯瑪克)Tribal Nation declares the steam sacred sites and indigenous protected area in Taiwan(劉炯錫)

• Animism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 disappear in Virachey National Park, Cambodia(許義忠)

其中,盧道杰與趙芝良老師共同報告的主題:「透過理解原住民與社區保育認同文化議題──台灣本島的原住民與社區保育區漁業案例」,是以《漁業法》封溪護魚作為個案,談社區保育區在台灣的發展與經驗。第一個個案在達娜伊谷,於風災後雖然河道毀掉,社區組織依然十分龐大;接著是崙埤,從社區想封溪護魚,到後來羅東林管處幫社區做步道,最近提一些共管保護區的計畫,不過目前遇到內部組織重組的停滯歷程;台大實驗林清水溝溪流域,探討榮生會的角色。在早期,桃芝颱風之前,榮生會在台灣封溪護魚上扮演重要角色,跟廟宇有傳統連結,藉此可回應亞洲討論此議題的重要性。

雖然各國皆承認ICCA以及自然聖地在擴大保護區範圍上的重要性,卻仍然缺乏實踐的動力,是本次會議較可惜之處,畢竟所有的觀念都需要透過實踐來驗證。(接下篇

Lameru以阿美族吉哈拉艾部落,作為里山倡議實踐的個案。(圖片來源:李沛英)

表一 APC 2013 亞洲保護區大會議程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2013年 11/13(三) 11/14(四) 11/15(五) 11/16(六) 11/17(日)
早上 - 全體會議 全體會議

實地參訪:

三陸復興公園

全體會議
午餐 - 海報展示
邊會
海報展示
邊會
閉幕式
下午 報到
開幕式
專題演講
工作會議
青年會議
工作會議
青年會議
-
晚上 開幕晚會 邊會 邊會 -
表二 台灣參與人員參與工作會議發表主題綜整
工作會議
主題3. 文化與傳統及保護區 Working with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Satoyama Initiative: A Case Study of Cultural Landscape Conservation in Taiwan Indigenous Tribe(Lameru Kacaw)
Identify the Cultural Issues form Recognizing Indigenous and Community Conservation of Inland fishery ICCAs in Taiwan(Dau-Jye Lu)
Taromak(達魯瑪克)Tribal Nation declares the steam sacred sites and indigenous protected area in Taiwan(Chiung Hsi Liu)
Animism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 disappear in Virachey National Park, Cambodia(Yi-Chung Hsu)
主題4. 保護區之協同管理 Collaborativ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IUCN Category V Protected Areas in Taiwan(Kuang-Chung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