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家賦女】大暑:五溝水的紅薔薇 | 環境資訊中心
糧家賦女

【糧家賦女】大暑:五溝水的紅薔薇

2015年07月23日
作者:李慧宜

很多事情,不用刻意安排,時機一到自然知道,跟五溝水的初遇,就是這種感覺。

五溝水清澈的湧泉。圖片來源:林務局

五溝水,位於屏東縣的萬巒鄉,第一次踏上這裡,是民國100年的春天,當時樂樂才滿周歲又兩個月,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看似不穩,不過腳步一蹬一蹬踩出的卡通鞋啾啾聲,迴盪在老聚落的巷弄裡,可是強而有力毫不含糊。在五溝水,大家都知道,樂樂有個綽號叫做「美濃好嗷牯」*1

現在大多數孩子,自從游出媽媽肚子裡的羊水後,一直都是使用來自水龍頭的人為處理過的含有化學成分的水,他們很少有機會光著身體曬曬水面上反射的陽光,也不太享受徹底釋放毛細孔讓全身肌膚在水流中大口呼吸的幸福……所以,當我們母子一起走進五溝水,循著潺潺水聲遇見湧泉時,我內心忍不住吶喊著,「感謝大自然!致敬的時刻已到!」

然而,只玩水太膚淺,不玩水的五溝水,才更水!不是明星社區,也非亮點聚落,五溝水的常住人口不多,只有五、六百人,如果沒有實際走走好好瞧一瞧,絕對想不到,村子裡竟然處處都藏著驚喜!

阿良姐:五溝水最美的風景之一。五溝水沒有菜市場,將近半世紀以來,五溝人的三餐,就是靠阿良姐的菜攤張羅,不買菜的人也時常出現菜攤前,食物和人情的交流,每天在這裡上演。只可惜,阿良姐上了年紀,五溝水的人又越來越少,因此阿良姐的菜攤就在2013年收起來了!攝影:李慧宜

因為擁有完整的客家生活文化,以及獨特的夥房建築空間,民國97年,五溝水被政府(當時的「文化建設委員會」,現在為「文化部」)指定為聚落保存區,不過,歷史空間的形成,並非偶然,如果沒有「水」*2,五溝水難成聚落也不會有今日的名字。

文化部網站上就寫著,「……民宅大部分分布於河流的兩岸,以面向河流背向道路居多,格局以合院式夥房為主……」如此的描述看來簡單,卻讓人不禁想像著三百多年前,五溝水先民順自然之勢沿著水路耕種起厝,在湧泉的陪伴下,人們一代傳著一代,在水中擣衣、洗菜、淨身、遊戲……引水入田長作物,漸漸地,一個家變成合院,許多合院,成為一座座土磚紅瓦堆砌而成的夥房屋,即便是五溝水目前人少人也老,但集體記憶形成的認同與自信,總是讓五溝水人在談到家鄉時,一定會冒出一句「五溝水流東,出個好相公。」

五溝聚落。攝影:廖靜蕙

春天結束,雨季來臨,天上的甘霖化成地底湧泉,五溝水的浪漫,是人和房子在水邊,一起生活一起老。像是「至德堂」,至今已有96年歷史,這座夥房,是94歲的吳榮盛老先生,這輩子最要好的老朋友;客家人晴耕雨讀的價值觀,則在「觀海山房」一覽無遺,正廳內供奉的孔子,表現五溝水劉姓家族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興夥房「穎川堂」,是五溝水唯一的四合院夥房,目前管理者鍾魁上積極投入夥房保存工作,是社區發展重要推手;而「江南居」內平靜的空氣裡流動著濃烈的思念,年老而滄桑的嗓音,不時從屋子裡傳出……

我永遠忘不了這一天,正是民國百年入冬之際,寒露才剛過半月,到立冬還要再等上兩個星期,照理說,來自北方的冬候鳥現在應該正在南飛避寒的路程上。我的田調行程主要是紀錄老夥房的修復,這天唯一的一站是「江南居」。

訪談過程中,樂樂出奇地安靜,他在夥房圍牆下或坐或蹲,一下子用雙手使勁拔草、一會兒邊嚼邊品嚐著那已落地的花瓣,可花香不代表美味,樂樂臉上一陣皺眉一陣彆嘴又捨不得吐出來的窘態,讓人忍不住發噱,不過,這孩子口腔期的堅持,跟這座老房子給人的回憶一樣印象深刻!

這個時候的樂樂還不到兩歲,我們到處採訪,他也跟著到處冒險,這個樂樂讓探頭探腦的,就是製作傳統土磚的板模。攝影:李慧宜

85歲的婆婆曾貞妹,是「江南居」家族的管理人,她的時空尺度與思維記憶都跟日本治台的過去脫離不了關係。問她是民國哪一年次的,她回答我:「我是昭和二年出生的。」,問她年輕時曾做過什麼,她驕傲地說,「喔!日本人走了以後,我每天都坐火車去高雄賣米,生意好的時候,高雄、屏東一天會來回坐個兩、三趟!」如果情緒一來,她隨意就能中氣十足唱出一首一首的日本傳統民謠,每唱完一首,還能馬上流利地說著歌曲背後的故事和她被揪扯的心情!

貞妹阿婆的勇敢、獨立、樂於分享,但也讓人有些心疼。訪談到一半,她拿出一疊珍藏已久的相片跟我們傾訴著家裡每個人的故事,「這是我先生,人很好、非常善良。他已經走了,可是我下輩子一定還要嫁給他。」、「這個是我小女兒,是很有名的畫家,以前開畫展馬英九還有來參加。不過,嫁到加拿大了,那裡每天都很冷…… 這是他兒子,很帥喔!」、「這是我小女兒的女兒,我孫女啦,混到阿美(以美國人來形容外國人的意思),靚吼?她說要買高跟鞋和皮包給我,我跟她開玩笑說, 這樣阿婆走路會跌倒喔!」、「這個是我的二兒子,住台北秀朗那邊,是攝影師,她女兒快要嫁人了。」、「這張一群牛的相片,是我二兒子去非洲3年才拍到的, 他很認真、很專業。」、「這個是我大兒子,跟阿扁同歲,年紀一樣大。」、「我大女兒現在也老了,每個月會幫我去拿藥。」……

阿婆的家人,飛得越遠的在相片中出現的頻率越多,相片是她的時光膠囊,每看一張有如開啓一顆膠囊,過去的人生、舊時的日子,好似又活靈活現地重現在夥房的禾埕上。最後,貞妹阿婆雙眼看著我說,「如果沒有護貝,這些相片會黏在一起,就看不清楚了。」

貞妹阿婆指著照片中的家人,說著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攝影:李慧宜

22歲從內埔嫁到萬巒,超過一甲子「江南歲月」,貞妹阿婆記得一清二楚。她一再強調,「我年紀雖老,可是我記性很好,像是小姐時候學的日本歌,我一首都沒忘。」還沒等我們請她高歌一曲,阿婆直接自己來,她吞了吞口水、吸口長長的氣,慢慢哼出「岸壁の母」(我覺得中文應該可以翻譯為「懸崖上的母親」,跟台灣早期一部電影「望海的母親」有異曲同工之意!)。

說起五溝水的過去,就會提到無數的家族小故事,貞妹阿婆總是精神煥發,看著照片中的家人,她都如數家珍。攝影:李慧宜

我雖然聽不懂歌詞的意思,可是在阿婆婉轉、有力、還有完美抖音的歌聲中,一股深深的憂傷流瀉而出,最後阿婆還用日語唸了一段類似演歌的口白。

語畢,阿婆向我們解釋,「這首歌是有故事的,一個當兵的兒子去南洋從軍,媽媽每天在懸崖上等孩子回來,但最後除了手上的一柱拐杖之外,這媽媽什麼也沒有等到!」一樣不等我們開口問,貞妹阿婆馬上堅定地說,「可是,我有去打聽喔!我聽人家講,她兒子沒有死,是坐船到上海治病了,只可惜等到兒子復原回日本找媽媽時,媽媽已經不在了!」聽到這兒,我只是默默別過頭,將眼光越過夥房望向陰天下的遠方!

天氣越熱,遊客越多,大家爭相到五溝水戲水,這個老聚落,就是一年爆紅這一次,可是湧泉背後,人與水的糾纏、老人與老房子的過往,才是五溝水真正雋永之處。

每每我想起五溝水,都不會忘記這平凡的一天,天氣並不晴朗,陽光時有時無,空氣中沒有什麼特別的香氣,天空飄下幾絲小雨後又毫無動靜,夥房外,偶爾傳來幾聲狗吠……打破時空灰階的,是那片綻放在雜草矮樹之間的一抹紅色──一朵大紅特紅的薔薇和那歷經多年糊成一團的悠長思念!

打破五溝水時空灰階的,一朵大紅特紅的薔薇。攝影:李慧宜

註1:民國100年的夏秋,我們母子多次到五溝水舉行「下水典禮」,不過,下水前通常都有正事要做,不是拍照錄影,就是田野訪談,未滿一歲半的樂樂不耐久坐,總是在錄影機和錄音機裡,留下了許多哭聲。聚落裡,老房子多、老人家多,總是安靜,因此樂樂的名氣隨著哭聲越來越大傳遍大街小巷,他甚至被五溝水的伯姆叔婆們取了個外號-「美濃好嗷牯」,意思就是「美濃來的愛哭小男孩」。

註2:林務局「全國湧泉溼地調查報告」中寫到,五溝水位處屏東平原地下水涵養之地──泰武沖積扇之扇端湧泉帶,終年有清澈的地下水湧出。

作者簡介:

公共電視記者。高中喜歡看電影,大學蹺課玩社團,23歲到30歲之間,換了11個工作、搬過9次家,直到投入新聞工作後才得以確立人生志向,近年積極拍攝農村發展與生態環境議題。

影像作品獲獎(入圍)紀錄:

【農村的生存遊戲】系列報導(榮獲2009年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
【穿越時空看佳冬】系列報導(入圍2006年第一屆客家新聞獎)
【水圳在唱歌-美濃水圳】系列報導(入圍2007年第二屆客家新聞獎)
【淹沒溪望】水患系列報導(入圍2008年第七屆卓越新聞獎)
【縱古流今-高屏溪】紀錄片(獲邀2011年國家生態電影節)

音樂作品:

2005年【好客戲】音樂專輯(協力製作人)(第17屆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
2005年【被遺忘的國寶~樂生黑手那卡西】音樂專輯攝影
2010年【縱古流今-高屏溪】紀錄片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