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命力衰退 環團:半世紀來物種少一半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海洋生命力衰退 環團:半世紀來物種少一半

2015年09月21日
本報2015年9月21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本月緊急發佈「2014年藍色生命星球報告」(Living Blue Planet)。報告指出,1970年至2014年這45間,全球海洋物種減少了49%,全球漁藏量瀕臨崩壞邊緣,危及人類糧食安全。

在大堡礁水域悠遊的綠蠵龜。攝影:Troy Mayne。圖片來源:WWF
在大堡礁水域悠遊的綠蠵龜。攝影:Troy Mayne。圖片來源:WWF

鮪魚、鯖魚...主要食用魚種大幅減少

WWF的報告指出,商業捕撈和生計捕撈的主要物種都大幅減少,也就是全球的糧食供給都受影響。商業捕撈物種減少情況尤其嚴重,鮪魚、鯖魚和鰹魚等受歡迎的食用魚更急遽減少74%。

報告追蹤了1,234種物種,共計5,829個族群,資料量是過去研究的兩倍,更清楚地揭露海洋的健康問題。

生命星球報告以倫敦動物學會的「生命星球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為基礎,揭露過度捕撈、棲地破壞和氣候變遷如何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根據報告,過去40年間,全球海洋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和魚類數量平均減少一半,部分甚至減少近75%,影響遍及全球所有國家,開發中國家更是深受其害。

珊瑚礁、紅樹林生態系劣化 威脅魚類生存

該報告所追蹤的魚種中,有超過三分之一依賴珊瑚礁維生,而這些魚種在1979年至2010年間減少了34%。顯示除了魚群減少危機外,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等人類與魚類皆賴以為生的生態系都嚴重劣化。

研究也顯示,全球珊瑚礁可能在2050年前因氣候變遷而消失。所有的海洋物種中,有25%生活在珊瑚礁生態系,全球8億5千萬人直接依賴珊瑚礁的社經和文化服務過活,珊瑚礁的滅絕對於這些社群可說是場大災難,將產生嚴重的後果。

除過度開發是破壞海洋生態系的元兇外,氣候變遷也讓海洋以百萬年來最快的速度變化。二氧化碳造成海洋溫度和酸度上升,讓過度捕撈、棲地破壞和污染等現象帶來的影響更為惡化。

投一元可回收三元 海洋資本還未盡絕

幸好,WWF總幹事Marco Lambertini表示,海洋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只要能有效解決這些壓力,後代子孫仍能繼續擁有。藍色生命星球報告詳述了政府、企業和社群拯救海洋的機會和措施,包括保留和重建海洋資本、智慧消費和重視永續性。

今年稍早,另一份WWF報告計算出,每投資一美元在海洋保護區,能夠透過就業、海岸保護和漁業,創造三倍的利益。

該分析顯示,加強保護棲地,可以在2015至2050年間創造價值4900億至9200億美元的淨利益。

巴黎氣候談判 攸關海洋永續

報告也強調,大部分的海洋威脅都是可以避免和逆轉的。

欲反轉這個趨勢,全球領袖必須確保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海洋復育和沿岸棲地健康能在9月稍晚完全通過。新全球氣候協議的談判也是建立海洋健康相關條約的關鍵。

九月底前,各國政府將正式通過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其中包括貧窮、糧食安全等與海洋健康直接相關的議題。政治和金融力量應直接注入永續發展議程,以解決棲地破壞、過度捕撈、非法捕撈和海洋污染等問題。

報告也指出,巴黎氣候峰會的決策將直接影響海洋的未來。然而目前國際的承諾仍遠遠不足以阻止海洋暖化和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