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琴 | 環境資訊中心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

文章列表

2020-02-12 18:07
南部環團要求臨海工業區中鋼煤礦堆置場加蓋,以改善高屏地區空污,持續抗爭近五年。中鋼公司終於在去(2019)年發布新聞稿,將新建煤礦封閉式工程,不過卻未提出完工期程。在高雄市議會林于凱等議員要求下,中鋼今年1月表示將分階段在2021和2023...
2020-02-03 15:30
以15噸回收塑膠廢棄物組裝而成的大型鯨魚裝置藝術,1月下旬在高雄愛河亮相。名為「愛河.愛之鯨」的裝置藝術計畫,由新象活動推展中心發起,邀請美國建築設計團隊 StudioKCA創作設計,結合台灣鋼構技術並與高雄市環保局合作,將回收的塑膠垃圾打...
2020-01-16 10:59
雲豹在台灣的野外族群,科學家證實已經滅絕。然而雲豹原是台灣山林食物鏈的頂層動物,影響著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健康,雲豹也是原住民魯凱、排灣族歷史文化、山林智慧所代表的神聖動物,是否要藉由科學的力量重新引入雲豹野放復育,過去幾年民間保育人士和公部門...
2020-01-03 10:47
國家海洋研究院12月30日發布成立後首年研究成果,國海院院長邱永芳表示,國海院肩負國家海洋智庫任務,成立僅八個月,已針對海洋科學及產業發展、海洋文化及永續推廣業務提出12項具體成果。他並宣告組織成員齊備後,未來國海院的六項工作重點,將持續深...
2019-12-31 15:15
日本在2018年底宣告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並在今年7月重啟商業捕鯨。幾個過去擁有捕鯨歷史的漁港,在重新開放的第一天便出海捕回了數頭小鬚鯨。從新聞中看見這些大型海洋哺乳類動物,因人類的口腹之欲而遭殺害,讓人不忍。 日本政府以守護...
2019-12-30 10:52
創客(maker)不只是生活中自己動手做的趣味,他們正在改變世界。近年許多DIY達人在YouTube教人自己動手維修3C產品、家電、編織和改造家具,專家指出,這正是循環經濟中公民意識提升的一股重要趨動力。 中山大學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微...
2019-12-24 10:03
走在北大武山海拔1500公尺的山徑上,遠方矗立的樹上有隻獼猴發出尖銳的嘎嘎聲,似乎在警告步道上探頭探腦的外來者,不得侵犯牠的地盤。在山林間遇見野生動物,是大自然給予登山者的禮物,因此滿足地觀察幾分鐘後便安靜退下,想像著獼猴家族在這片...
2019-12-19 19:04
為了解台灣周邊海域生物多樣性的情形及熱點,協助政府進一步評估海洋保育資源的投入,海洋保育署今年發起海洋公民科學家養成計畫,鼓勵民眾將垂釣及海洋生物目擊資訊回報至「iOcean海洋保育網」平台,共同參與台灣海洋生物資源的大數據建構。 ...
2019-12-16 10:56
台灣杉三姊妹巨木的現身,引起國人驚嘆台灣山林樹木之美。然而像棲蘭三姊妹這種超過65公尺的巨木,全台森林中究竟有多少?又位在哪裡?至今並未有清楚的調查資料。致力於尋找全台巨木的農委會林試所助理研究員徐嘉君和成大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教授王驥魁組成...
2019-12-16 10:08
2019高雄反空污遊行昨(15)日在高雄勞工公園登場,來自屏東、高雄、台南等地數百位民眾和政黨代表拿起反空污旗幟、標語,一路敲擊鍋碗並高喊「1215敲醒政府」、「興達要除煤呼吸要平權」、「我們不要肺腺癌」等口號,象徵敲醒政府對於南部空污治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