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印尼漁工棄屍大海 涉事中國漁船遭曝「割鰭棄身」瀕危鯊魚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虐待印尼漁工棄屍大海 涉事中國漁船遭曝「割鰭棄身」瀕危鯊魚

2020年06月12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黃鈺婷 翻譯;林大利 審校;稿源:Mongabay

保育人士呼籲調查一間中國遠洋漁業公司,該公司不只奴役印尼漁工,造成四人死亡,也遭指控涉及非法漁業行為。

今年5月初,據報有中國「大連遠洋漁業公司」(Dalian Ocean Fishing Co. Ltd.)所屬的四艘公海漁船「Long Xing 629」、「Long Xing 802」、「Long Xing 605」與「Tian Yu 08」,因涉嫌剝削印尼漁工人權,該公司目前正接受調查。

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間,有四名印尼漁工因為船上惡劣的勞動環境死亡。其中因擔心發生傳染問題,有三名漁工的屍體被拋入海中,此事也引起印尼政府發出外交聲明表示抗議。

東南亞移工因為人力成本低廉之故,為亞洲遠洋漁船上很大部分的勞動力組成。然而在漁船上等著漁工的卻是極為惡劣的勞動條件,例如超時工作、積欠薪水、被迫抵債勞務,以及遭受肢體和性暴力等。

印尼政府譴責中國漁船虐待印尼漁工,並要求中國政府對此啟動調查。保育人士則呼籲兩國調查這些漁船上遭控涉及的「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Illegal, Unreported, Unregulated, IUU)漁業」。

「IUU漁業與奴役漁工是一體兩面、相互交織的問題」,綠色和平印尼辦公室海洋專案主任阿里夫夏・納蘇蒂(Arifsyah Nasution)在訪談中告訴Mongabay。

在中國鮪延繩釣船「Long Xing 629」上發現的鯊魚鰭shark fins on Chinese longliner boat

在中國鮪延繩釣船「Long Xing 629」上發現的鯊魚鰭。圖片來源: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

據報,「Long Xing 629」漁船在2019年2月15日從中國出港,在薩摩亞附近水域連續工作至少13個月,且都沒有靠岸。觀察員指出,長時間在海上不靠岸的漁船,常會有海上轉載(transshipment)的作業模式,也就是在海上將漁獲轉運至其他船隻,並補充燃料和補給。雖然海上轉運本身並不違法,但很常見於IUU漁業。

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在報告中指出,「Long Xing 629」漁船上的印尼漁工提供的影片與照片證據顯示,漁船有捕捉瀕危鯊魚並割下魚鰭的事實,且一天捕捉超過20隻鯊魚。在漁工下船前,船上共累積16箱、每箱重達45公斤的鯊魚鰭。

這份報告也補充,從漁工提供的照片看來,有的魚鰭甚至來自「極危級」物種,例如雙髻鯊(hammerhead sharks, Sphyrna spp.)與長鰭真鯊(Oceanic Whitetips, Carcharhinus longimanus)。割鰭棄身在這四艘大連漁船登記的管轄水域範圍內[1]都是非法行為。

作為案件的直接涉入方之一,保育人士呼籲印尼政府提出要求,調查這些中國漁船上非法捕捉鯊魚的行為。

「漁工在『Long Xing 629』漁船上拍攝到的照片和影片,可以作為重要證據,支持漁工的證詞」,阿里夫夏說。

他也補充,「Long Xing 629」漁船登記為鮪延繩釣船。「這是其中一種最具破壞力的漁具,造成的混獲率佔整體漁獲的比例高達20%至50%。」

延繩釣的操作方式是,在漁船後牽上一條數十英里長的主幹繩,其上綁有數千個釣鉤。除了目標魚種鮪魚之外,這個漁具也會意外鉤上海龜、海鳥和其他非目標物種。延繩釣是公海上造成最高比例鯊魚混獲的一種漁法。

中國鮪延繩釣漁船「Long Xing 629」上的鯊魚魚鰭 shark fins on Chinese longliner boat

中國鮪延繩釣漁船「Long Xing 629」上的鯊魚魚鰭。圖片來源: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

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會士與鯊魚專家伊奇桑(Muhammad Ichsan)表示,普遍存在的割鰭棄身,以及快速擴張、不受規範的魚翅貿易行為,對全球鯊魚族群造成嚴重威脅。

香港海關近日查獲26公噸取自CITES附錄二物種 [2] 的走私魚翅,為該區域查獲的最大宗魚翅走私案件。每年全球有超過7300萬隻鯊魚進入魚翅交易市場,大多都是為了做成高級的魚翅料理,儘管保育人士相信中國和香港的魚翅需求已經越來越少。

「工業規模的漁船通常以鮪魚或其他高經濟價值魚種為目標,但因為這些魚和鯊魚的棲地範圍重疊,加上鯊魚鰭的價格很高,因此鯊魚通常是高價的次要目標魚種」,伊奇桑說。

他也補充,「割鰭棄身和海上漁工的人權剝削只是漁業問題中的冰山一角,必須透過合作管理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編按

[1] 印尼政府新聞稿指出,「Long Xing 629」、「Long Xing 802」與「Tian Yu 8」漁船登記於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管轄水域範圍內。「Long Xing 630」則登記在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IATTC)管轄之下。因此根據規定,可以對這四艘漁船執行登船檢查,之後可將這些船隻列入IUU漁船名單(IUU Vessel List)。

[2] 香港官方指出,這26公噸魚翅取自3萬1000隻長尾鯊(Thresher Shark, Alopias vulpinus)與7500隻鐮狀真鯊(Silky Shark, Carcharhinus falciformis),兩者都是IUCN紅皮書名錄中的「易危級」物種,並列名於CITES附錄二。

作者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黃鈺婷

大學主修外文與社會學,研究所念環境教育。期許自己做好環境資訊的轉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