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兩方都主張「護藻礁」 歧見到底在哪裡?
三接工程最大的爭議,在於其對大潭海岸藻礁生態系的衝擊。原方案是在離岸700公尺處興建天然氣接收站,迴避藻礁生態熱區,以簍空棧橋連接,「再外推方案」則是將接收站外移至離岸約1.2公里處,以不浚深的方式建港,但公投主文則要求「三接遷離離岸5公里外」。
爭點:為了保護大潭藻礁,三接是否應該停工?
正反雙方都認同大潭藻礁生態應受保育,他們所說的保護究竟是哪種保護?
公投正方主張
國際海洋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已於2019年將大潭藻礁列入全球「希望熱點」,證實大潭藻礁具有世界級自然遺產的價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指出,藻礁的生長條件及生態系有其獨特性,學者在此紀錄到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紅肉ㄚ髻鮫以及白海豚。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多位學者曾指出,因工業污染、填海造陸、海岸人工化所造成的棲地破壞,已使得近75%桃園藻礁生態消失,呼籲政府應迅速將目前僅存白玉連接大潭到新屋這段健康的藻礁,公告為國家級的自然遺產。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指出,要保留生態功能,唯一的方法就是立即停止三接興建工程,並將4公里內的水體與礁體劃設為海洋保護區。
公投反方主張
對於保護藻礁的回應,2021年鄭文燦於臉書發文:「2015年,我要求農業局委託中央大學進行藻礁調查,中央大學報告結論並未建議將大潭海岸劃設為自然保留區。」大潭藻礁3公里海岸,則因觀塘案通過環差審議,在行政上無法以指定暫定自然地景,阻止已通過的環評。
台灣中油說明,三接動工至今,持續投入藻礁環境維護及生態監測,已於大潭海岸清理超過99公噸垃圾,小燕鷗棲地營造達成夏季繁殖成功率近90%,柴山多杯孔珊瑚族群從75個增加到超過100個。
經濟部主張,三接再外推方案可達「顧供電、減空污、顧藻礁」三贏,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強調,人類活動對原始生態一定有影響,但經過科學調查,再外推方案已極力將生態影響降到最低。
爭點:三接工程形成的漂沙是否會影響藻礁生態?
過去有研究指出,台電大潭電廠在垂直海岸方向建了二道堤防,造成明顯的突堤效應,突堤效應形成的漂沙究竟會怎麼影響藻礁生態?
公投正方主張
藻礁公投推動聯盟認為,「突堤效應」將影響漂沙量,造成「北淤、南侵、中間沙埋」,也就是北側白玉藻礁淤積、南側觀新藻礁保護區遭受侵蝕,生態最佳的中段大潭藻礁也都將面臨更大的威脅。
中研院陳昭倫指出,大潭藻礁區域已有四道很明顯的人工建物,這些結構體造成的的突堤效應,將漂沙堆積在藻礁上,特別是現在最具環評爭議的天然氣接收站與觀塘港第一期工程。針對開發方所說「棧橋簍空可以減輕淤沙、保護藻礁」,他也表示,沒有人會知道在一個動態平行下的現有藻礁未來會是如何,「再精密的水工模擬模型都無法告訴我們最後的真相⋯⋯直到所有的工程做好之後就已來不及了。」
公投反方主張
台灣中油說明,在三接工程開工之前,藻礁就曾被泥沙覆蓋,藻礁生態熱點G1及G2區潮間帶「沙來沙往」本就是大自然現象。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指出,成大水工所團隊模擬「未建港」與「再外推」方案的漲退潮水流,發現採鏤空棧橋設計的再外推方案,兩側海水仍能通過棧橋,可以持續流向潮間帶藻礁區;而再外推方案讓棧橋內的隔離水道變得更寬,使G1、G2藻礁區附近的海水流速高於未建港的條件,漂沙較不易淤積,反而有利藻礁[1]。
台灣中油則在環評會議說明,行政院宣布再外推方案後,工業港已經取消填區及浚挖,對於近岸藻礁影響減小;而防波堤遮蔽效果,也有助維持G1、G2區裸露藻礁不易被淤砂掩埋。
爭點:藻礁生態分佈範圍、三接影響面積有多大?
公投正反方對於藻礁生態分佈範圍各自有主張,對於三接工程對藻礁生態的影響範圍也不同。一片藻礁,雙方如何各自解讀?
公投正方主張
藻礁公投聯盟指出,再外推方案並未超過離岸1.7公里,環評資料也顯示,鑽探結果的開發範圍內多處海床仍有藻礁,部分水深超過18公尺的鑽探點位也有礁體。
藻礁盟表示,三接包含「觀塘工業港」與「觀塘工業區」兩個開發案,經濟部對外宣稱影響面積僅2%,卻絕口不提三接外推方案的碼頭、防波提等人工設施面積高達45公頃,會對藻礁生態造成衝擊。
珍愛桃園藻礁主張,藻礁生態系本來就不是單獨的存在,潮間帶健康的藻礁需要的亞潮帶健康的泥沙生態的支持,強調「海底泥沙環境生態當然是藻礁生態系的ㄧ部分」,認為開發方所提「潮間帶與海底是兩個不同生態系」的主張,屬生態歧視,是嚴重的錯誤。
公投反方主張
台灣中油指出,實地鑽探是最能了解海床地質的方式,至今共執行了103個鑽探點的岩芯資料,經中央大學地科院判讀,顯示水深18公尺處已無藻礁,最遠只到離岸1.7公里處。直指藻礁盟誤讀環差報告。
經濟部指出,三接再外推案已經避開潮間帶全部藻礁,對於亞潮帶礁石的影響面積也縮減到最小,推算人造結構物影響海床面積不到2%。
中油說明,進一步分析海底生物群聚,潮間帶藻礁生態與海底(亞潮帶)是兩個不同的生態系統,魚類、十足目及軟體動物聚群種類及組成都不一樣,主張不是潮間帶到海底全都是藻礁,再外推方案主要設施在亞潮帶,即使對海底泥沙生物有影響,也與藻礁生態關聯很低。
註釋
[1]環評資料指出,淤沙對於殼狀珊瑚藻屬於中度負面影響層級;對刺細胞動物豐富度與棘皮動物豐富度屬輕度正面至中度正面影響。
參考資料
- 台灣網路科教館,《臺灣西北海岸藻礁的生態價值》
- 環境資訊中心,《大潭藻礁獲國際指定為「希望熱點」 內政部海審仍通過觀塘案》,2019/02/28
- 環境資訊中心,《鄭文燦曾說藻礁海岸要劃「自然保留區」 環團籲兌現》,2018/11/05
- 鄭文燦臉書貼文,2021/03/09
- 中央社,《政院擬三接外推新方案 潘忠政:團隊會堅持立場》,2021/4/24
- 自由時報,《藻礁公投倒數 潘忠政:若三接、四接合併能降低生態衝擊》,2021/10/08
- 經濟部新聞稿,《台灣中油: 第三接收站依法取得開發許可 確實依環評審查結論執行 落實藻礁生態保育》,2021/03/02
- 環境資訊中心,《【公投意見發表會】陳憲政質疑三接程序未落實 王美花強調外推方案有三贏》,2011/11/14
- 環境資訊中心,《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 來自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全體研究同仁的呼喚》,2017/09/18
- 珍愛桃園藻礁 臉書貼文,2021/07/12
- 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 臉書貼文,2021/11/03
- 關鍵評論網,《大潭藻礁的生與死:是雙贏的謊言?還是零和的環境救贖?》,2017/06/19
- 經濟部新聞稿,《台灣中油投入藻礁生態保育已見成效 環團不應將自然現象造成的問題推給三接工程》,2021/09/09
- 環境資訊中心,〈經濟部稱三接再外推方案影響面積小 藻礁盟批惡意切割生態系〉,2021/10/12
- 行政院環保署 環評書件查詢系統,《桃園市觀塘工業區工業專用港環境影響說明書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2021/10/12
- 經濟部新聞稿,《三接再外推科學評估結果:海床影響面積僅約2%、觀塘每年平均可營運341天、沿岸淤沙會減少》,2021/10/12
- 環境資訊中心,〈經濟部稱三接再外推方案影響面積小 藻礁盟批惡意切割生態系〉,2021/10/12
- 聯合新聞網,《三接外推環差案今登場 經部:影響海床面積不到2%》,2021/10/12
- 經濟部新聞稿,《經濟部樂意參加藻礁公聽會 以科學調查為基礎,盼由誤解走向理解》,2021/10/22
- 經濟部新聞稿,《大潭海域在水深18m、約離岸1.7km即無礁石 藻礁公投「離岸5km皆藻礁」是前提事實錯誤》,2021/10/11
- 珍愛桃園藻礁 臉書貼文,2021/10/12
- 藻礁公投推動聯盟,〈藻礁公投推動聯盟 回應中油與經濟部聲明稿〉,202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