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深海鐵甲海螺 第一個因海底採礦而瀕危的物種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罕見深海鐵甲海螺 第一個因海底採礦而瀕危的物種

2022年08月17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生活在印度洋中洋脊深處、高溫有毒的海底熱泉噴口,腹足上覆蓋著帶有金屬質的「鱗片」、彷彿來自科幻電影的鱗角腹足海螺(Scaly-foot Snail,學名:Chrysomallon squamiferum),是世界第一個因深海採礦而瀕危的物種。

「牠像是在深海爬行的裝甲騎士」,法蘭克福森肯堡研究中心(Senckenberg Research Institute)生物學家西格沃特(Julia Sigwart)這麼形容,他是少數親眼見過活生生的鱗角腹足海螺的人。

鱗角腹足海螺的特殊構造讓牠能存活在環境惡劣的海底熱泉噴口。圖片來源:K.Nakamura等21人(CC BY 2.5)

鱗角腹足海螺的特殊構造讓牠能存活在環境惡劣的海底熱泉噴口。圖片來源:K.Nakamura等21人(CC BY 2.5)

鱗角腹足海螺又名海穿山甲(Sea Pangolin),棲息環境非常極端,生活在數公里處深的海底熱泉口,噴口附近充滿硫化物等有毒化學物質,高溫達300°C以上。

牠們的生理機制和形態構造與惡劣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鱗角腹足海螺的食道腺中有一種特殊細菌,可以將噴口冒出的化學物質轉化為海螺所需的能量。為了讓細菌得到充足的營養,這種海螺演化出巨大的鰓來吸收海水中的氧氣和化學物質,再透過血液和巨大的心臟輸送。牠們的心臟和身體的尺寸比例,相當於人類的頭部和身體。換句話說,將牠們心臟按比例放到人類身上的話,我們的心臟會跟頭一樣大。

2019年,科學家發現,海螺腹足上的鱗片並非為了防止掠食者攻擊而存在,而是用來避免體內毒性的威脅。藏在鱗角腹足海螺食道腺中的細菌會代謝出會致命的硫。鱗片的內部結構可充當微小排氣管,將危險的硫從海螺身體的軟組織中吸走,變成為無害的硫鐵化合物(以硫化亞鐵和四硫化三鐵為主),成為海螺外骨骼(包含鱗片和外殼)的一部分。

鱗角腹足海螺演化出許多特殊的生理機制來適應海底熱泉口的惡劣環境,但牠們卻想不到,有一天人類會對牠們的棲地感興趣。牠們僅分布於三個地點,面積加總起來不到0.025平方公里,卻是深海採礦的目標。

鱗角腹足海螺的主要分布地點。圖片來源:美國國家環境資訊中心(NCEI)

海底熱泉噴出煙霧狀的高溫液體,依據噴液顏色分為黑煙囪及白煙囪。黑煙囪的噴液有較高的溫度並富含鐵及硫化物。礦業公司正在尋找沉積在黑煙囪熱泉壁中的金、銀、其他貴金屬或稀有金屬。一旦棲地受到破壞,鱗角腹足海螺將很快消失。因此,西格沃特和團隊著手評估這些稀有動物的受脅狀況,最終成功將鱗角腹足海螺加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受脅物種紅皮書名錄。

鱗角腹足海螺是世界第一個因深海採礦而列入受脅名錄的物種。現在有許多深海軟體動物已被專家評估並列入全球瀕危物種名錄。

184種海底熱泉噴口特有物種中,僅25種物種暫時沒有滅絕風險。西格沃特解釋,這些物種之所以相對安全是因為牠們生活在明文禁止深海採礦的熱泉區,包括加拿大領海和亞速爾群島周圍的海洋保護區。生活在公海熱泉噴口的物種則較容易受到採礦探勘的影響。

西格沃特說,從這些不尋常的軟體動物身上,可以看到生命為了適應和生存,各種奇怪而曲折的演化路徑。

來自三個不同棲地的鱗角腹足海螺。圖片來源:Chong Chen(CC BY-SA 3.0)

參考資料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許祖菱

大學就讀傳播學系,現在是文字/影像/翻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