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3)年8月24日,三個評估太平洋黑鮪資源狀況的國際科學會議全數結束,經過科學評估確定,黑鮪資源正在快速恢復中。
於台灣、日本沿海捕撈的太平洋黑鮪,洄游範圍從西太平洋到美洲沿海的東太平洋,甚至到紐西蘭北方的南太平洋。主要產卵場4~6月在台灣東北方的琉球群島,此時也是台灣黑鮪季;6~8月在日本海,近幾年再發現於日本北海道外海,黑潮與親潮交匯處有第三個產卵場,約是5~7月期間。
這個珍貴魚種在2000年代初期資源急速下降,2000年漁獲量最低跌至1.1萬噸。台灣漁獲量則從3000餘噸一路下跌,2012年來到最低的214噸。這段期間,社會上對黑鮪資源及台灣漁業的關切與責備齊發,剛好大西洋黑鮪也發生資源下降的危機,於是地球兩邊不相干的魚群,一度被混為一談。
黑鮪管理下重藥:幼魚配額減半
2014年,負責評估太平洋黑鮪資源狀況的北太平洋鮪類及類鮪類國際科學委員會(ISC)終於證實,黑鮪資源已落在歷史最低點。另外也證實,傷害黑鮪資源最嚴重的是捕撈幼魚的漁業,例如圍網、竿釣、定置網。這也是為何台灣在漁獲量最差那幾年,「第一鮪」體型仍越來越大的原因,幼魚來不及長成中大型魚,因此漁場內大多是原來的大型魚逐漸長大。而台灣專捕大型魚的鮪釣漁業,其實對於資源的傷害只佔2%。2016年加入台灣以太平洋第一套黑鮪漁獲文件制度(CDS)的資料分析後,國際上更肯定這個看法。
根據幾套管理方案的資源預測結果,科學家最後建議以資源仍健康的2002~2004年為基準年,立即削減50%幼魚配額,資源才有可能恢復。
配額減半提案是下重藥,對許多國家漁業的影響很大。在國際壓力下,負責管理黑鮪資源的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終於在2014年通過幼魚配額從基準年減半、成魚配額不超過基準年、全部漁業漁船數限制在基準年水準等措施,並從2015年開始實施。
台灣黑鮪配額就是根據這項措施訂在1709噸,直到黑鮪資源恢復到第一階段重建目標後,國際組織才在配額減少最多的日本提案要求下,同意自2022年起配額增加15%,台灣配額也因此提高至1965噸。
國際組織2014年通過的資源恢復兩階段目標為:
- 第一階段重建目標:在10年內,即最遲於2024漁季年(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讓親魚資源恢復到歷史中位值,即初始資源量的6.7%。
- 第一階段目標達到後,第二階段要在接續10年內(最遲於2034漁季年)恢復到20%水準,即WCPFC針對鮪魚訂定的資源健康最低水準。
科學管理奏效 黑鮪資源有望提早恢復
嚴厲措施實施後,逐漸證實了科學家的預測。去(2022)年科學家證實,黑鮪資源在2019漁季年達到第一階段重建目標,比預期提早五年;並且很有可能在2024漁季年提早達到第二階段目標,科學家和管理者因此皆相當興奮。
今年有關黑鮪資源的太平洋三個科學會議,陸續在5月、7月及8月召開,結論再次支持上述黑鮪資源的快速恢復。
科學家預測的資源恢復,早在2019年就反應在日本成魚漁獲量的倍數暴增上,台灣的漁獲量暴增則反應在2020年。至於今年,在資源快速恢復下,台灣今年很快就捕到接近配額的量,預期明年可能會超過配額。
而在日本,更是造成產業損失——日本在今年7月WCPFC北方次委員會大會中報告,日本海域黑鮪數量大增,他們的鮪釣漁業因超過配額而必須遠離漁場作業或休漁;網具漁業則因依規定要釋放超過配額的魚,因此增加釋放的操作成本,釋放過程也讓漁網中其他重要魚種流失;另外,大量黑鮪也嚇走魷魚群,造成魷漁業損失。為此,日本將再提案調增配額。
找回黑鮪的眾多功臣
黑鮪資源的恢復,歸功於科學家的研究、捕撈國的忍痛配合,而漁獲資料品質的提升也功不可沒,特別是台灣的黑鮪CDS資料應用助益不少,未來還將成為黑鮪成魚的最重要指標。
黑鮪資源的歷程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證明精準科學研究及各國配合管理,可使魚類資源如預期般恢復。藉此案例,我們希望政府及業者能持續重視漁獲資料品質,投資科學研究,並設定預警機制,管控漁獲量不超過配額,以維持好榜樣。
參考資料
- Occurrence of Pacific bluefin tuna Thunnus orientalis larvae off the Pacific coast of Tohoku area, northeastern Japan: Possibility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third spawning ground,Fisheries Oceanography
,doi:https://doi.org/10.1111/fog.12445 - NOAA Fisheries News(2022年8月15日),International Actions Pay Off for Pacific Bluefin Tuna as Species Rebounds at Accelerating Rate.
- IATTC(2023年6月24日),Need for Timely Adjustment of Catch Limits of Pacific Bluefin Tuna. Working paper for the 8th Joint IATTC And WCPFC-NC Working Group Meeting on the Management of Pacific Bluefin Tuna.
- 漁業推廣月刊,(2020年7月),認識海洋界的和牛──黑鮪魚
- 漁業推廣月刊,(2022年3月), 管理,讓資源永續──臺灣黑鮪漁業管理
- 環境資訊中心(2012年8月07日),最後的黑鮪魚季
- 環境資訊中心(2012年5月15日),黑鮪季開打 吃不吃費思量
- 環境資訊中心(2014年9月17日),加強國際管理 許黑鮪一個十年復育願景
- 聯合報(2022年12月8日),台灣黑鮪魚年配額調為1965噸 學者提醒預警系統要落實
- 聯合報(2023年7月11日),黑鮪魚汛期落幕全台大豐收 東港重回5000尾關卡進帳3.5億
- 自由時報(2023年7月5日),全台黑鮪大豐收 捕撈量達配額八成五、單東港即破一百萬公斤
論壇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環境資訊中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