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泥炭地大火 霾害惡化 生物受脅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印尼泥炭地大火 霾害惡化 生物受脅

2007年09月03日
摘譯自2007年8月30日外電報導;楊璧如編譯;蔡麗伶審校

印尼泥煤大火煙霧瀰漫。圖片來源:Global Fire Monitoring Center90年中期,前印尼總統蘇哈托提出計畫,將100萬公頃的泥炭沼澤林改種稻米,讓印尼的稻米能夠自給自足。

這是一項具有野心的計畫,但是很快就停止了,留下數以千計的灌溉渠道,這些數公里長的渠道是清除泥炭地而來,廣大的地區被抽乾,遺留下富含碳的可燃物質,暴露在加里曼丹的豔陽下。

在1997年,當印尼遭受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乾旱,泥炭地開始起火燃燒,所產生的煙霧飄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南部。

10年過後,印尼泥炭沼澤林仍舊會在乾季時定時燃燒起來,鄰近地區常被濃煙籠罩,影響上百萬人,專家說如果泥炭仍持續延燒,霾害問題只會更嚴重。

《路透社》報導,諾丁漢大學泥炭專家萊利說:「豐米計畫或許已經停止了,但是易燃點仍然存在,許多大火仍延著渠道繼續延燒。」

大火威脅到生物多樣性

研究人員估計,在過去10年間,印尼有2400萬公頃(5900萬英畝)的土地曾遭受大火的影響,其中婆羅洲島中,有30%的土地曾經起火,而有15%甚至燒過兩次。

印尼泥炭地燃燒事件,在長期看來也會造成高密度熱帶泥炭沼澤林的生物多樣性遭破壞,這些森林是許多稀少動物如犀鳥、長臂猿,以及最後的亞洲大猩猩紅毛猩猩的棲息地。

當路透社詢問,如果對於這些泥炭森林不做任何處置的話會有什麼結果,國際溼地組織資深管理人席勒斯(Marcel Silvius)回答道:「將會產生2000萬公頃的荒地更為貧瘠,生物多樣性會被破壞,以及當然是全球暖化的一大肇因。」

雅加達宣稱將批准東南亞國協有關霾害的跨國界協議,但是這仍在議會研議。議會表示,極端氣候和貧窮造成政府對於滅火的成效不彰。

參考資料:路透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