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的水源與英國的蘆筍 | 環境資訊中心
環球360°

秘魯的水源與英國的蘆筍

2010年11月04日
作者:費莉希蒂‧勞倫斯

農民在灌溉田中收割蘆筍。 圖片來自phoosh

人們通常將長於秘魯,銷往英國的蘆筍當作是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食物里程的象徵。然而,一份報告卻提出了一個更加緊迫的問題,那就是水足跡的問題。

慈善發展機構Progressio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秘魯伊卡谷地區蘆筍的工業化生產正快速消耗著沙漠地區的水資源。小型農戶及當地居民發現水井已有乾涸跡象。當地輸往主要城市的水源也面臨威脅。該機構警告說,這種主要出口英國的昂貴蔬菜目前的生產形式顯然是不可持續性的。

安地斯山脈的伊卡谷是一片沙漠,為地球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而過去十年開發的蘆筍種植田需要不斷地澆灌。其結果就是,由於地下水抽取速度已經超過了其地表恢復能力,因此從2002年開始,當地地下水位便急劇下降。某些地區的水位竟然每年下降達8米。是世界上蓄水層枯竭速度最快的地區。

據環保組織WWF稱,英國是世界第六大「虛擬水」進口國,也就是說,從其他國家購買生產過程中需要用水的產品。近年來英國這種強大的虛擬水需求與高價食品進口的快速增長有直接關係。鮮蘆筍市場就很典型。1990年代末以前,幾乎沒有鮮蘆筍進口。而現在英國是秘魯鮮蘆筍的第三大進口國,每年消費達650萬公斤。

與此同時,秘魯成為了世界最大的蘆筍出口國,每年收入超過4.5億美元。約有95%的蘆筍來自伊卡谷地區。

該地區農業疆域的拓展還要歸功於世界銀行從1990年代末開始的數百萬美元投資。僅僅10年間,蘆筍種植便突飛猛進,幾乎覆蓋了100平方公里的沙漠復耕地區。在此期間,最大的一些種植戶已經從世界銀行商業投資部門獲得了總計2000萬美元甚至更多的貸款。儘管蘆筍貿易為這一貧困地區創造了1萬個左右新的就業崗位,為秘魯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卻也引發了衝突。4月,當一位世界銀行官員前往該地區調查有關水資源短缺的投訴問題時便遭遇了槍襲。

Progressio報告的作者尼克‧赫普沃斯表示,「秘魯這一地區所發生的水源悲劇應該使政府、伊卡地區從事蘆筍產業的農業企業及零售商有所警醒。」

這篇報告指責超市和包括世界銀行在內的投資者,認為他們對於自己的決策對貧困國家的水資源所造成的影響沒能負起應有的責任。赫普沃斯表示:「我們需要立即採取行動,確保伊卡和其它地區的水資源利用具有可持續性。」

山谷地區的兩口井已經枯竭。而當地18500多口人都要依賴這兩口井生活。傳統的中小型農戶也發現他們的水供給急劇減少。

胡安‧阿爾瓦雷斯的經歷非常典型。 他家四代在伊卡谷務農。他手下常年僱傭的有10人。而在蘆筍種植旺季,他會僱傭多達40個幫手。然而,他卻說,那些人的生計岌岌可危。

過去,他農場裡的水井只需打到55米深的地方,並且每秒鐘的出水量達60公升。 而現在,一些水井已經枯竭。 而有水的井也需要打到地下108米深的地方。 即便是在這樣的深度下,每秒鐘的出水量也只有22公升。

阿爾瓦雷斯告訴研究人員:「農產品出口商在政府新政和免稅政策的鼓勵下蜂擁而至。他們購買水權後,又開始在很遠的地方購買水井。他們創造了就業,這固然重要。但是,實際情況卻是,他們正在消耗水資源。一旦水資源被消耗殆盡,他們就會拍拍屁股走人。可是,我們的未來在哪裡?我們哪裡也去不了。」

對於小型農戶而言,危機則更加嚴重。埃莉薩‧古梅斯和她的家人擁有一個小農場,旁邊就是最大的蘆筍出口種植園之一。他們不得不從當地的水道購買灌溉用水。然而,工業化的生產卻讓他們的生存步履維艱。「我們交15天的水費,一年交兩次。但是,土地不像過去那麼高產了,澆過後三天就乾了。現在土地特別乾,水流走的速度也快多了。」

山谷裡屬於他們那部分土地的水權全部被賣給了出口商。 她說:「我們這些沒有出售土地的人只得忍受水源短缺之苦。很多人迫於無奈只得出售土地。出口商們就等著大家倦怠之後將乾涸的土地廉價賣給他們。」

對於過度開採所導致的危機,大型出口公司也未能倖免於難。他們面臨著用水成本上漲的境況,已經採取了深挖現有水井、從周邊地區購買舊水井、以及從很遠的地方引水等辦法。有些出口商還聲稱他們已經買通了官員,從而繞過了一項關於新井開採方面的禁令。

秘魯最大、最現代化的鮮蘆筍生產商中有一家接受了Progressio研究人員的訪問。 該生產商的出口量佔向英國總出口量的18%。這家不願透露其名稱的蘆筍生產商告訴Progressio的研究人員,他們已經從世界銀行的貸款機構獲得了貸款。其主要負責人表示,一些水井的水平面以每年多達兩米的速度下降。他們所有的水井都經過審批,並且是合法的。但是,他也表示,監管力度還很薄弱,在抽水量方面還缺乏管制。

「秘魯在全世界的面前成為了水資源管理的反面教材。我們亟需使伊卡地區的用水合理化。我們花了大筆資金只是為了能夠生存下去。"

他認為,像他這樣的大企業在合理用水方面處於科學的最前沿。 而那些傳統農戶在用水方面卻毫無顧忌。

全球水資源減少所導致的競爭已經日益成為業界、以及發展機構所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一些主要的零售商曾私下告訴《衛報》,當他們檢查自身業務的可持續性時,為他們提供反季節新鮮水果和蔬菜的地區的水資源短缺情況是他們最先考慮的問題。

由於為伊卡河水系提供水源補給的安地斯山脈冰川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而融化縮小。因此,預計秘魯太平洋海岸地區的水資源短缺情況將進一步惡化。

推動食品出口一直是世界銀行發展中國家政策中的關鍵一環。其投資分支機構,國際金融公司(IFC)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的目標是通過向私營企業投資來促進可持續發展,並要求這些企業致力於降低用水量。該聲明中說道,「我們認為,可持續性是指在為貧困人口提供經濟增長機遇的同時,為環境及弱勢群體提供保護。」

該政策究竟能夠為這些國家中最貧窮的人們提供多少幫助,目前這一問題依然在國際發展專家中引發著激烈的討論。Progressio並非是要呼籲終止蘆筍出口業務。環境政策官員皮特拉·耶爾表示:「該地區的就業要依靠蘆筍。我們並不是說貿易本身有錯,而是說超市和投資者們有責任找到一種更加均衡的方式。」

我們曾經要求英國主要的零售商對此發表看法。 然而,在可能的時間內,僅有兩家發表了他們看法。馬莎百貨表示:「我們目前已經開展了一系列的責任用水項目,並且提高了我們的農業標準,從而更加關注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樂購則表示:「我們很高興Progressio能夠關注樂購在提高伊卡谷等地區的水資源管理行業標準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我們在這一方面有著良好的記錄。我們會定期審查和改進我們的種植標準。我們明白,我們依然還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因此,我們會繼續與我們的供貨商合作,幫助他們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其中就包括水資源的使用。」

(本文中農戶姓名均為化名)
 

案例研究

艾麗西婭·弗洛雷斯一家住在秘魯伊卡谷的Callejón de los Espinos村。 通常,村上每戶人家的供水時間為每週三次,每次大約一個小時。

而過去的供水時間則是每週四次,每次兩個小時。可是大約四年前,隨著農業出口商們越來越多地開採地下水,導致水壓驟減。而之後的2007年大地震則摧毀了基礎設施,使問題進一步惡化。如今,供水時,家家戶戶只能接到以前一半的水量。因此,每天人均用水量降到了10公升。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人類需要五倍於此的水量才能保持健康。

與村里的大多數人一樣,艾麗西婭的丈夫也為蘆筍出口商工作。據他們說,那裡的工作環境尚可。但是自全球經濟危機以來,報酬和收益已經有所下降。

一位村民問到:「自從農產品出口商來到我們這裡,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目睹了水壓的下降。如果水源耗盡,他們走了,我們就會既無工作,又無水源。我們的孩子該怎麼辦?」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0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0年10月22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