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台灣回顧:全國首次環境信託行動 守護白海豚與溼地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10台灣回顧:全國首次環境信託行動 守護白海豚與溼地

2011年01月06日
整理報導:廖靜蕙

2010年4月,環保團體發起台灣史上第一樁環境信託申請案「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號召全民以小額認股的方式,買下濁水溪口海岸溼地,保育溼地生態、天然海岸景觀與白海豚。

不滿政府以便宜的價錢變賣大片彰化海岸給財團,欲在大城、芳苑海岸一帶填海造陸開發為國光石化廠區,置當地農漁民生計、以及全國人民健康風險於不顧,也可能將海岸溼地生態徹底摧毀,並阻絕白海豚的洄游路線。以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生態學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為主的數十個民間團體,因而發起這項史無前例的行動。

保育的重心除了彰化海岸的潮間帶溼地,還有一種珍貴的物種──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漁民暱稱為媽祖魚,分布在印度洋與太平洋西岸沿岸地區,但整體數量與生態狀況仍缺少詳盡研究。由於白海豚生活於水深20公尺以內的淺海,因此台灣西海岸的種群活動範圍受到侷限,不但貼近海岸5公里內,容易受到濱海開發與汙染的影響,且這個族群已不到100隻,世界自然保育聯盟更已將台灣的白海豚族群(台灣白海豚)另外列為「極度瀕危」等級。

第一階段白海豚洄游地認股行動,目標為募集200萬股,每股119元,在100天內便完成。不但有5萬多人力挺,更有民眾自發性於街頭募款,宣傳彰化海岸溼地的重要性。

然而面對人民強大力量,政府卻說無法可管。彰化環保聯盟於7月初向內政部提出申請後,21日內政部審查會議結論竟是要求環盟應先取得國有財產局讓售許可同意,才會進行實質審查。內政部雖然願意擔任公益信託主管機關,卻設下關卡,而要求的讓售文件,沒有政府部門回答得出來。國土可以劃給財團開發,卻難以讓人民保育,凸顯出政策法令的荒謬。

即使如此,環保團體仍再接再厲,於9月1日推動第二波認股行動,並設定目標50萬人,要政府正視人民的聲音。第二階段是面積800公頃的水鳥覓食地,是第一階段的4倍,包括大杓鷸、黑面琵鷺及白鷺鷥、黑嘴鷗、小燕鷗、高蹺鴴、萬歲大眼蟹與短指和尚蟹與沙蠶、石首魚等10區開放認股。

環保團體也藉著舉辦白海豚股東同樂會、路跑賽等各項活動,帶領民眾見識台灣最廣闊的泥灘潮間帶,體驗萬物生息之美。11月13日再號召股東上街頭,抗議政府的石化擴張政策。

開發與保育爭議的另一個戰場,是在國光石化的環評會議上。環保署在此案下,另外設置5個主題的專家會議,其中與溼地直接相關的為「海岸地型變遷」與「中華白海豚」兩個項目。為了保育議題,國光石化董事長陳寶郎也多次向外界說明,表達願意設置白海豚保育基金,以誘食方式訓練白海豚繞道穿過廠區。然而誘導白海豚轉彎的方式全球尚未有可行實證經驗,卻成為廠商在環評中提出的主要保育措施,更使得爭議難以化解。

2010年底,彰化環盟已完成法人申請,理事長蔡嘉陽於12月時轉述,內政部營建署城鄉分署長洪嘉宏已口頭表示,將於近日內進行「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實質審查。究竟彰化溼地可否信託成功,白海豚能否能永遠優游在台灣西海岸,2011年會是關鍵的一年,需要全民一齊關心。

【相關連結】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