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論壇
2022-02-14 20:47
由於手機GPS的普及,以及網路上行程與地圖資料的流通,台灣登山的門檻降低許多。又因為近年的山林開放政策,以及肺炎阻礙了海外旅行,登山活動,包括郊山、縱走、溯溪與野營等,儼然成為時下的風潮,參與的人數,以及相關的產業皆以倍數成長。
然而...
2022-01-13 09:33
面對無數次土地徵收、大興土木開發破壞,一次次挺身而出的劉老師,他的家這次恐怕又要變成「垃圾場」了——別人不要的,政府都要往這邊搬,到底何時了!
乍聞政府又要把彈藥庫當作垃圾桶,把別人不想要的設施搬到住家農園,劉麗蘭老師非常...
2022-01-05 18:00
今日上午,位在台灣最優良農地的違法廠商們在行政院召開記者會,指稱「農產業群聚地區」要消滅農地違章工廠,然而這種說法顛倒是非,罔顧長期以來農地違章工廠破壞台灣農業生產環境、扼殺台灣糧食安全的事實。
農委會公布農業及農地資源盤...
2021-12-24 19:02
珍愛藻礁公投案在四成多的公民投票下,有390萬1171票同意與416萬3464票不同意,因較多數的公民選擇不同意,投票結果不通過。
面對公投結果,不論是同意方或是不同意方,都沒有失敗而輕言放棄的餘地,也沒有勝出而高枕無憂的輕鬆。因為土...
2021-12-21 10:00
找樹的人尋找台灣最高樹的任務已經邁入第三年,身為計畫專案主持人,最常自問(也被人質疑)的是: 這樹還要找多久?
圖片來源:徐嘉君提供
在2021年初我們架設「台灣的群眾,一起尋找台灣的巨木」網站,藉由群眾的力量協...
2021-12-17 17:08
澳洲地球之友的新報告詳述了核電計畫所造成的災難性成本超支。
儘管已有充分的證據指出,相較於再生能源,核電並不具備經濟競爭力,但核電工業與其部分支持者仍持續聲稱並非如此。
這些論述通常建構在對不存在的反應爐概念所做出不切實際的成本...
2021-12-15 09:07
環境組織是由⼈所組成,並非憑空產⽣,台灣為反抗環境污染或守護⽣態環境、追求好的⽣活品質,在80年代之後陸續成立了各種環境組織,成為⺠主化運動中重要的社會⼒量,也因政治⺠主化,有更多影響政策的空間。
環境組織各有其宗旨和任務...
2021-12-08 19:01
今(8日)東海岸大型開發之一「滿地富遊樂區」(簡稱滿地富)由營建署召開海岸管理審議會(簡稱海審會)之第二次審查,且以線上視訊進行。第一次(4月15日)審查會議上,地球公民基金會提出資料證實,滿地富土地即將以4億遭到法拍(詳附件一),質疑案件...
2021-12-07 10:42
這是一封貢寮人寫給每一位台灣人的信:
我們是住在核四旁邊的貢寮居民,在地方上反核四,已經快四十年了。
我們想寫這封信給社會大眾表達心聲,特別是是給年輕的朋友。
最近很多政治人物和媒體,對核四公投吵吵鬧鬧,但都沒人願意聽聽在...
2021-11-29 17:12
2018年10月8日,在多數官方環評委員參與的狀況下,環評會通過了「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案」。這場審查被批為「台灣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時任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也為此辭職明志,因而讓桃園藻礁的議題成為媒體焦點。
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