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頭條 | Page 478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新聞頭條

2019-11-18 10:58
英國衛報報導,新研究首次發現空氣污染奈米顆粒與腦癌的關聯。 超細懸浮微粒(ultra-fine particles, UFP)是燃料燃燒產生,尤其是柴油車輛內燃機,大量接觸會顯著增加人們罹患致命癌症的機會。過去研究顯示,超細...
2019-11-18 10:41
2020 5月19日-西門子歌美颯成功開發全球最大的14MW風機,預計2024年在台生產,將投入海龍風場。 7月27日-雲林允能風場施工過程與當地漁民發生海上衝突,漁民要求離岸風場退縮。 8月24日-桃園麗威風場...
2019-11-18 10:39
離岸風場陸續施工,為避免打樁噪音威脅海洋生物、加速台灣白海豚的滅絕,各離岸風電開發商承諾以「水下聲學」[1] 設備監控打樁噪音,同時監聽風場範圍內的生物聲音,設法減輕工程衝擊。 然而,長期研究水下聲學的知洋科技總經理湛翔智表示,離岸風...
2019-11-18 10:39
編按:離岸風電為台灣帶來再生能源、帶來相關產業鏈,也將爭議導向海洋。噪音管制要定多少才能減輕對鯨豚的影響?多寬、什麼方向的生態廊道能讓鳥群通過?海底地質會受到影響嗎?長期的海上環境調查不足的情況下,解答與對策缺乏信服力。 離岸風場的環...
2019-11-18 10:38
位於苗栗外海的海洋風電(Formosa 1)風光完工,為台灣離岸風電發展寫下重要的一筆。然而在2015年5月,當地的刺網漁民組成自救會,在漁船上豎起白旗與標語,出海抗議。漁民接受電視媒體採訪時表示,將來若風機林立,必定會影響漁業作業,「漁船...
2019-11-18 10:36
蝙蝠用超音波偵測環境,還會被風機擊中嗎?「如果風機靜止不動的話不會,但是當扇葉高速轉動,蝙蝠飛行通過扇葉時,前一刻偵測到沒有阻礙能通行的地方,下一秒卻可能瞬間被扇葉擊中。加上扇葉運轉時會帶動氣流,蝙蝠太靠近的話,也容易被氣流捲進而受到重創。...
2019-11-18 10:35
「暫緩近岸開發!」離岸風電在西海岸插旗,最受關注的生態議題莫過於去年一整年目擊個體降至51隻[1]的台灣白海豚。環保團體以「無處可逃」、「瞎掉」、「血色風機」等形容白海豚面對的處境。不過,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研究鯨豚超過20年...
2019-11-18 10:33
為了規範離岸風電打樁噪音對鯨豚的影響,環保署於2017年對19件離岸風電環評案件之共通性環境議題,要求開發商承諾於距離打樁位置之750公尺範圍內,水下噪音聲曝值(SEL)不得超過160 dB。這項規定希望能減緩鯨豚的暫時性聽力損傷(TTS)...
2019-11-18 10:32
每年數百萬的候鳥來到台灣,太平洋西岸花彩列嶼島上的台灣,可能是牠們避冬的棲息地,也可能是下一段旅程的中途補給站。不過,候鳥是如何飄洋過海,是直線前進?還是彎繞曲折?這些謎團看似並不急迫,但隨著今年第一座風場完工,加上2020、2021年,乃...
2019-11-18 10:25
無論在台灣或全球,再生能源發展已是勢不可擋的趨勢,甚至正逐漸取代傳統發電方式。然而,在推行以太陽光電、風能為主的再生能源建設過程中,整體政策與開發對環境、生態和社會的影響,同樣不能忽視。 為了達成非核家園與能源轉型目標,離岸風電具有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