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明天的魚? | 環境資訊中心

為了明天的魚?

2007年02月02日
資料整理:荒野保護協會;翻譯、註解:謝廷松

每年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在溼地日前夕,荒野保護協會製作完成「為了明天的魚?(Fish for tomorrow)」中文版。透過折頁中溼地生物的彩色圖片及生動小故事,讓民眾瞭解漁業永續與溼地生態的點點滴滴,進而珍惜尊重各種在溼地休養生息的生命,做個謹慎的消費者,一如2007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為了明天的魚?(Fish For Tomorrow? )」。

魚與人,這是什麼樣的議題?

這是什麼樣的議題?簡單地說:世界上有10億人的生命依附在水族(包含魚蝦蟹貝)之上,這是他們主要或唯一的蛋白質來源。世界上有將近3,500萬人從事漁業或水產養殖的工作(全職或兼差),其中有95%是居住在開發中國家,且大多數是小漁夫。75%在商業上重要的海魚及許多內陸水域魚類,處於已經過漁(overfished)或是瀕臨過漁的境況。

人類對海鮮(包括那些從內陸水域像是溪流埤塘來的「海」鮮)的需求,在過去的40年成長了將近1倍,而且這樣的趨勢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很有可能會繼續下去。你可以試著想像,如果要好好討論這些議題,將需要多少的資料。不過在世界溼地日網站上提供的這份小折頁中,將只針對那些從拉姆薩溼地公約看來,跟海岸或是內陸溼地特別有關的議題。

拉姆薩與漁業

嚴格來說,拉姆薩溼地公約關切的是內陸水域及近濱的海岸地區,而不包括深海地帶。不過,近濱的海岸地區卻是那些會在我們漁獲中出現的深海魚類及大部分的沿岸魚種的孵育、覓食的場所(nursery grounds),所以拉姆薩著眼於像是河口、紅樹林、海草群落(seagrass bed)及珊瑚礁等海岸生態系的健康維護是相當恰當的,因為這些地域對於沿岸魚種或是遠洋魚類的魚群維持都相當重要。締約國被要求為漁業資源的永續利用──在內陸或海岸水域裡的、捕撈漁業或是水產養殖──作保證。(詳見2005年11月,公約採納的漁業決議

永續水產養殖所面臨的挑戰

正當捕撈漁業因過漁或是棲地破壞等問題而日益萎縮的同時,水產養殖在近幾10年來的成長則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漁獲。水產養殖為那些沒有其他發展替代方案的地區提供了經濟上的契機。舉些例子:在智利,鮭魚養殖提供了當地農民超過3萬個工作機會;在越南,有將近50萬的人口從事水產養殖,其吸引的勞動人口高於捕撈漁業。

水產養殖甚至可以透過提供工作機會減緩農村的人口外移,更可以改善一國的經濟:越南預估在2010年以前,其水產養殖的產值可以達到40億美元,這包括了30億美元的出口值。目前在越南,水產養殖產值已經達到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國內生產毛額)的6%,這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了。 雖然水產養殖能提供工作機會,並作為不可小覷的食物來源,但有些水產養殖的經營方法卻會帶來環境及社會問題。

紅樹林與水產養殖──值得特別關切的議題

據某些專家估計,在過去20年間全球紅樹林面積已經減少了35%,水產養殖被認為是罪魁禍首之一,就連已經被指定為國際重要溼地的紅樹林也有將近200個面臨到這樣的威脅。有42%消失的紅樹林要歸因於魚蝦養殖,特別是蝦類養殖佔了38%(雖然究竟何者貢獻較大還有些爭議)。把紅樹林消失的問題放到整體中來看,你應該更能了解此議題的重要,最新的估計顯示,光從海岸線保護、魚類及木材資源來說,紅樹林對人類的價值即高達每年每平方公里20-90萬美元。

明天還有魚嗎?

世界漁業的未來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相當緊要的事。相關議題通常很複雜而且各種利益考量有時看起來並不相容。拉姆薩溼地公約在促進以參與式、合作式的策略來經營棲地及其所能提供的資源上採取相當堅定的立場。如你所見,世界上有許多角落在合理運用溼地,及其所供給的漁業資源這方面上已經有相當大的進展,這確保了它們將能永續地維持生產力,讓我們的子孫也能享有。

做個謹慎的消費者,「買一條魚,就能救一棵樹」,由此可見內陸水域和週遭環境的關係有多麼緊密。 現在許多國家也有綠色標章來認證、確保產品是來自被永續經營的資源,這也可以幫助消費者做正確的選擇。

【延伸閱讀】
更多的故事及相關案例請造訪 www.ramsar.org
繁體中文版已由荒野保護協會翻譯完成,以上內文為節錄,詳細內容歡迎上荒野網站下載
翻譯/註解:謝廷松(特別感謝鄭為、莊璧瑋協助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