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金源:《農村,你好嗎?》農耕歲時紀事的體悟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柯金源:《農村,你好嗎?》農耕歲時紀事的體悟

2016年12月17日
作者:柯金源(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紀錄片工作者)

人與土地的關係該如何書寫?又到底能夠走得多遠?族群文化落土生根的情感,該怎樣表白?我們的食物的原鄉,發生了哪些變化?又面臨了哪些挑戰?在《農村,你好嗎?》顯露出細膩的觀察。

客家村落裡,女農撐起了半邊天,她們各自深藏幽微的惦念與心事,被鋪陳在歲時農耕的忙碌中,再透過慧宜的筆觸宣洩而出,讓人窺探似的見到堅毅、操勞、但又稍帶埋怨宿命的女人,如何順應傳統束縛,活出光采。


慧宜背著小樂到處採訪。圖片提供:李慧宜

從公共電視新聞部政治線、《客家新聞雜誌》,再到《我們的島》的環境新聞記者,更為了拍攝採訪水資源與水圳的專題,長期蹲點美濃,慧宜總是勇於接受不同議題與工作類型的挑戰。

有一天,接到她的結婚喜訊,帖子上寫著:「結婚,是我們對農村的承諾」。當時很驚喜也很震撼。高興慧宜在南台灣找到了理想的伴侶,但驚訝的是,怎會把自己一生的幸福許配給農村?

台灣農業自一九六〇年代,被當作產業轉型與扶植工業的基礎之後,農村就逐漸凋零。許多人投注許多心血,想要振興日趨敗象的農業,協助農民走出困境。但,如果,把女人的未來與幸福,甚至婚姻終身大事,投放到農業與農村,那,著實少見啊!

慧宜自己也坦言;「懷抱著對農村的諸多誤解與過度熱情,⋯⋯[我]跟美濃人的朱博士結婚了」。而慧宜在婚前與先生也理解:「農村與農業,是婚姻的最大公約數」。這不免讓我擔心,在客家族群傳統又嚴謹的家規、男主外女主內的農業社會中,一個獨立自主性強、思想前進的現代女性能否適應?

對於理想與記者的使命,她沒有放棄,二〇〇九年,公視《我們的島》規劃了四部水環境系列紀錄片,慧宜在懷孕期間還承擔了「縱古流今高屏溪紀錄片」的企劃、採訪、撰稿、導演的重責,而這期間,南台灣還遭逢莫拉克風災肆掠,看到慧宜挺著身孕穿梭於災區、高屏溪中、下游,委實令人替她捏冷汗!但她心繫災民處境,以及家園、土地傷痕,仍不以為苦。

從農村成長,因為採訪工作,再度與土地、族群文化重新連結,當地的受訪者成為親人,農事專家也成為伴侶,美濃姻緣成為傳播界的佳話。一位獨立彪悍的記者,關注的焦點也從政治、族群、環境,延伸到歲時更替的白玉蘿蔔、橙蜜香小番茄、稻米、五榖雜糧裡作的農事生產工序,同時還要身兼長媳、農婦、賢妻良母,以及文化工作者的多重角色。

我想:「因為愛,所以我們互相分享與依賴」。慧宜是秉持這份信念撐過家庭關係、農事、工作的種種挑戰。《農村,你好嗎?》是慧宜近十年來,深入農村、貼近土地、親身力行的心情書寫。我看到了人與食物、土地與文化、家庭生活與社會變遷的深刻描繪,除了讚嘆,也衷心祝福她心所繫、心想事成。


《農村,你好嗎?》書封。圖片來源:果力文化

《農村,你好嗎?寫在農村的24則鄉野求生筆記》

作者:李慧宜
繪者:田文社
出版單位:果力文化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ISBN/ISSN:9789869299473

水圳滋養沃土、種子破土張葉
農家持著一股農氣、女力盡出
採種育苗、引水娑草、禾埕曬榖、釀漬手作
這些動人的風景,守著的人才知道⋯⋯

作者是嫁入美濃農村的「新來嫂」
她寫下24篇生動的鄉野光景
島嶼世代累積的「農村學」智慧
以及我們對土地與未來的深情提問。

※ 本文轉載自《農村,你好嗎?》一書,轉載請洽果力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