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於環保署召開範疇界定會議,邀集相關部會、專家委員以及一般民眾共同參與,討論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計畫尚未完成之工程,並請開發方(交通部鐵道局)報告該案是否有替代方案?以及行經地區之環境因子,未來預定施行的調查方式,以利後續環評程序。
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計畫之工程範圍是花蓮站至台東知本站,計畫全長約162.5km,目前已完成全線電氣化,扣除目前已完成之瓶頸路段雙軌化工程49.85km,未雙軌化之路線剩餘112.65km。由於未雙軌化之路線行經花東縱谷風景特定區,鄰近池上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國定考古卑南遺址,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於2017年11月8日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大會決議該案直接進入第二階段環評。
由於該案為既有鐵道路線之改善工程,因此沒有任何替代方案,也就是繼續完成雙軌化,抑或是結束該案。目前之計畫進度為全線電氣化、部分雙軌化,每日列車班次與執行計畫前相比,約提升2倍,但開發方此次未提供具體運量的成長數據,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下,無法於此次會議中進一步討論,委員及主席請開發方,在二階環評的受審資料中補充相關內容。
由於該案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因此本次範疇界定會議著重於了解開發方如何調查行經地區之環境因子。環境因子一共有五大類:物化環境、生態、景觀及遊憩、社會經濟、文化,開發方針對這五類環境因子逐條提供評估項目、評估範圍、調查方法,供與會成員了解,並審視其是否有遺漏之重點。
與會委員提醒開發方應更加重視該案部分路段之路殺情形,未來是否能建立使動物安全移動之生態廊道。
該案與許多生物棲所相鄰,以馬太鞍濕地為例,是一處湧泉不絕的天然沼澤濕地,並孕育出豐富的鳥類、蛙類、底棲性魚類等多樣化自然生態,而當地原住民(阿美族)更發展出獨有的巴拉告(Palakaw)生態捕魚法,由此可見,該案絕非開發方於會議中所說明「無特殊生態系」。
文化資產方面,台東車站鄰近卑南遺址,未來執行環境影響評估調查時,開發方務必要將其列入重點項目,並期待未來交通部與文化部合作,在追求鐵道運輸的改良之餘,能帶動民眾對於文化遺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