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島嶼20年 污染篇】焦土 台鹼安順廠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穿梭島嶼20年 污染篇】焦土 台鹼安順廠

2019年01月07日
公視記者 陳寧 葉鎮中 張光宗
前言
1960、1970年代,工業發展,帶動台灣經濟起飛,發展期間,卻伴隨諸多代價。填海造陸,煙囪燃燒,漁業資源與空氣品質,節節敗退。毒埋土壤,地下水跟著污染,人的健康也隨之犧牲。與毒共存,如何能解?工業遺毒史,有沒有終結的一天?

一座化學工廠,為台南的濱海小鎮帶來短暫繁華,卻帶來漫長的毒害和夢魘。工廠旁的海水池,豐富的魚產,不是上天給海口人的恩賜,而是終身病痛與折磨的開端。

台灣史上最大戴奧辛污染 隱匿逾20年終被揭露

黃煥彰揭開了台灣最重大的戴奧辛污染公害事件。

黃煥彰揭開了台灣最重大的戴奧辛污染公害事件。

2000年,一個尋常的清晨,當時著迷於拍攝生態影像的黃煥彰,來到關廠20年的前台鹼安順廠區旁。他在草叢間,找尋昆蟲蹤跡。找著找著卻發現,土壤呈現不尋常的灰白色,已經荒廢20年的廠區,植被也只有銀合歡和芒草。憑著對環境的敏銳度,黃煥彰揭開了台灣最重大的戴奧辛污染公害事件。


黃煥彰揭開了台灣最重大的戴奧辛污染公害事件。

污染來源,台鹼安順廠的前身,要回溯到1942年。當時日本鐘淵曹達株式會社強徵民地,成立化學工廠,為日本海軍製造毒氣。戰後,國民政府接收日產,更名為台灣鹼業公司安順廠,1960 年代,開始生產五氯酚,製造農藥,外銷日本,1982年停工關廠。

營運數十年來,工廠產生的汞和戴奧辛,不斷滲透到周邊的土壤和水域,關廠後,廠內遺留的5000噸五氯酚,也沒有妥善處置,持續毒害土地。由於安順廠區旁的海水池,跟周邊魚塭、鹿耳門溪、竹筏港溪水路相通,黃煥彰除了向環保單位檢舉,也經常到台南市安南區顯宮里一帶做田野調查,掌握居民捕魚食用、販賣的行為,也鎖定廠區周邊的魚塭,循線找到地主,詢問家族的癌症病史。他也進到已經關閉的安順廠區內,花了一個月時間翻看遺留文件,試圖拼出污染真相。

1981年以來,安順廠區的污染事實不斷被發掘出來,直到2003年,環保署才正式將安順廠區公告為污染整治場址,隱匿污染事實長達22年。安順廠區於1982年關廠,併入中石化公司,1994年,在經濟部主導下,中石化啟動民營化,公司營運出現重大變動的這兩個時間點,和發現污染證據的年份,不謀而合。

周遭居民病痛纏身 產權易主求償困難

環保署進行採樣化驗,發現污染範圍如滾雪球般不斷擴大,竹筏港溪和廠外土地,都受到波及,總污染面積高達37公頃。現在安順廠區旁的北汕尾路,2002年進行拓寬工程時,地底下就曾挖出數公尺深的污染土。經常在海水池捕魚食用的海口居民,恍然大悟,源源不斷的豐美魚蝦,竟然是造成他們滿身病痛的元兇。

經常在海水池捕魚食用的居民恍然大悟,豐美魚蝦是造成他們滿身病痛的元兇。
經常在海水池捕魚食用的居民恍然大悟,豐美魚蝦是造成他們滿身病痛的元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標準,人體對戴奧辛的可容忍值,為每克脂肪32皮克。受害居民蘇文振體內的濃度高達321皮克,整整超標十倍。如今,他要拄著拐杖才能勉強起身行動,罹患糖尿病,視力也受損。更難受的是,精神受到極大打擊,讓他晚上都睡不好。


專家鑑定,居民罹患疾病,確實和環境中的戴奧辛,確實有因果關係。

當時,台鹼安順廠是當地唯一一間具規模的工廠,吸引不少人前往工作,林顯中也是其中之一。沒想到,在廠內工作七年,換來短暫溫飽,接下來數十年,卻在病痛纏身中度過。每個月上萬的醫藥費,靠著妻子經營雜貨店勉強度日。


專家鑑定,居民罹患疾病,確實和環境中的戴奧辛,確實有因果關係。

儘管受害居民均認定,主管國營事業的經濟部,應該負起賠償責任,但中石化公司民營化後,安順廠區產權易主,居民求償無門。公民團體和居民,發起抗爭運動,和政府多次協商,2005年,經濟部決議撥13億元,進行為期五年的人道照護方案,依照居民血液中戴奧辛濃度高低,每人每月平均可領取1700元至1萬7000元不等的費用。


台鹼安順廠區污染整治。

污染事件爆發後,中石化認為,污染行為是發生在國營時期的舊帳,拒絕埋單高昂的整治費用,提起行政訴訟。2007年中石化敗訴,才開始啟動整治。

污染整治尚未完成 中石化已申請土地變更


台鹼安順廠區污染整治。

進到整治中的安順廠區,受污染土層已經陸續挖起,集中堆置在廠區中央,用黑色防水布覆蓋。2015年,中石化開發出熱處理技術,目前每小時可以處理6噸戴奧辛含量超過5萬奈克的高濃度污染土。在廠區內,還有座如巨型石棺的混凝土建物,裡面封存的,是廠區內毒性最高的土壤,超過管制標準6萬4000倍。


進到整治中的安順廠區,受污染土層已經陸續挖起,集中堆置在廠區中央,用黑色防水布覆蓋。

安順廠區的污染範圍總共為37公頃,污染土壤高達57萬公噸,中石化預計,2024年完成整治,整治工作尚未完成,中石化已經向內政部提出申請,希望將污染場址變更為住宅用地和遊樂區,這片土地未來的命運,各界仍持續關注。

居民獲判1.9億賠償 卻等不到政府和業者道歉

盼望討回公道和補償的居民,選擇走上另一條漫長且艱辛的道路。在法律扶助基金會與台南律師公會協助下,200多位居民,在2008年向經濟部、台南市政府和中石化公司提出訴訟。


200多位居民,在2008年向經濟部、台南市政府和中石化公司提出訴訟。

法官考量居民處境弱勢,減輕居民的舉證責任,並且請專家鑑定,居民罹患疾病,確實和環境中的戴奧辛,確實有因果關係。2015年12月,台南地方法院一審判定居民勝訴,經濟部和中石化必須共同賠償居民1.6億。2017年8月,台南高等法院的二審判決卻大逆轉,法院認為經濟部沒有國賠責任,由中石化賠償居民1.9億。

2018年11月28日,一早就從台南北上的律師團,緩緩步入最高法院,聽取最終判決。纏訟十年,居民得到遲來的賠償,卻始終沒有等到國家的一聲道歉。最初的213位原告居民,更有62位已經離開人世。

這段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光彩的過往,已經漸漸被社會遺忘。但工業發展的遺毒,卻仍然在台灣各個角落,侵蝕著土地,以及人們的健康。

※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穿梭島嶼20年 污染篇 焦土 台鹼安順廠】

【穿梭島嶼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