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台灣人不常搭飛機 研究:全球1%的人貢獻近半航空碳排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近七成台灣人不常搭飛機 研究:全球1%的人貢獻近半航空碳排

2020年11月19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衛報報導,一項研究顯示,經常搭飛機的「超級排放者」僅佔世界人口的1%,但在2018年卻貢獻了航空業碳排的一半。研究也指出,各國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人沒有搭飛機,例如台灣有66%,美國為53%,德國則是65%。

經常搭飛機的「超級排放者」僅佔世界人口的1%,但在2018年卻貢獻了航空業碳排的一半。照片來源:Marco Verch(CC BY 2.0)

研究發現  美國飛航旅客的碳足跡最高

根據研究人員統計,飛航二氧化碳排放約有10億噸,造成的氣候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卻不用付出任何代價。該研究彙整數據,計算出最常搭飛機的空中飛人所造成的氣候影響。

2018年,全球只有11%的人口搭飛機,4%飛往國外。截至目前,美國飛機乘客的碳足跡在富裕國家中排名第一,甚至大於第二名到第11名的總和,包括英國、日本、德國和澳洲。研究人員說,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頻繁飛行的菁英團體是影響所有人的氣候危機的主要貢獻者。

研究者認為,2020年武漢肺炎(COVID-19)大流行期間,旅客人數下降50%,是使航空業更公平、永續的機會,只需將政府的大型紓困方案加上環境條件就能實現,如法國所採取的措施。

在武漢肺炎大流行之前,全球航空業的氣候影響迅速成長,排放量比2013至18年躍升了32%。2020年的航班數量下降了一半,但預計到2024年將恢復過去的水準。

學者:要解決氣候變遷  應趁疫情期間改造航運系統

「如果想解決氣候變遷,我們必須重新設計航空業,從超級排放源所在的頂端開始。」瑞典林奈大學學者葛斯林(Stefan Gössling)說。「富人擁有太多自由,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改造地球。我們應該將這場危機視為為航空運輸系統瘦身的機會。」

國際清潔運輸委員會的盧瑟福(Dan Rutherford)雖非研究小組成員,但表示該研究點出了不平等的問題。「與其他主要排放源相比,全世界的航空利益分配更為不平等。因此,航空公司享有的特殊待遇顯然會保護全球富人的經濟利益。」

葛斯林說,研究中發現經常搭飛機的旅客每年飛行約3萬5000英里(5萬6000公里),相當於每年進行三次長途飛行,每月一次短途飛行或兩者皆有。

66%台灣人一年內沒搭過飛機  美國則是53%

這份發表在《全球環境變遷(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期刊的研究,整理出一系列統計資料,發現每個國家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人口根本沒有搭飛機,美國為53%,德國為65%,台灣為66%。在英國,其他來源資料顯示2018年有48%的人沒有搭飛機出國。

美國的排放量在富裕國家中最多。其他的國家中,中國是最大的國家,但沒有提供飛航資料。葛斯林認為,其航空足跡可能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

平均而言,2018年北美人的飛行里程是非洲人的50倍,是亞太地區的10倍,是拉丁美洲的7.5倍。歐洲人和中東人的飛行時間比非洲人多25倍,比亞洲人多5倍。

資料還顯示,從1990年至2017年,國際航班大幅增加,其中澳洲航班數量增加兩倍,英國航班數量增加一倍。

航空業高碳排卻不負責  學者:2025應強制採用永續航空燃料

研究人員估計,2018年由航空碳排放造成的氣候破壞成本為1000億美元,但卻不用支付半毛錢來彌補,這等於是在補貼最富裕的國家。「這凸顯了對這個產業,尤其是超級排放者,有必要加以檢驗跟審查。」

盧瑟福說,碳排放的社會成本數字實際上略偏保守。

對飛行常客課稅是以價制量的辦法之一。「有人必須為飛航減排付費,為什麼不由飛行常客來付?」盧瑟福說。但是葛斯林對這個做法不太樂觀,他認為飛行常客通常很富有,高價機票可能不會阻止他們飛行。

葛斯林說:「也許更有效的方法是要求航空公司將低碳合成燃料混合物的比例逐年提高,2050年達到100%。」部分業內人士也支持從2025年開始強制採用永續航空燃料

航運協會:致力實現氣候目標  學者批:誠意不足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言人說:「對精英主義的指控可能從1950年代和1960年代就開始了。但是今天,航空旅行已成為數百萬人的必需品。」

他說,2019年航空業支付了940億美元的直接稅(如所得稅)和420億美元的間接稅(如增值稅)。

「我們仍然致力於實現我們的氣候目標。今年,我們產業面臨空前的危機,航空公司同意尋求在206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的途徑。」發言人表示。

航空業減排計畫的關鍵,是聯合國航空運輸機構制定的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少計畫。 但今年中這個計畫受到嚴厲批評,本來已經不太積極,6月又修得更弱。專家們估計,根據這版計畫,到2024年年航空公司都不用抵消任何排放。「我認為他們對氣候變遷的誠意不足。」葛斯林說。

參考資料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